(四)留守影响儿童安全 调查发现,很多流动父母对留守孩子最担心的事情之一是孩子的安全问题。他们担心孩子夏天到河里游泳,担心孩子打架斗殴,担心孩子登高爬屋,担心孩子触电等等一系列潜在的威胁孩子人身安全、甚至是生命安全的事情。流动父母对留守孩子安全监护的缺失,使农村留守儿童的确存在安全问题和潜在的安全隐患。这种安全问题和隐患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方面,有些隔辈监护人所看护的留守儿童数量过多,造成了他们对留守孩子安全监护的真空状态。我们的调查发现,在一些农村劳动力外出很多的村庄,有些老人要负责照顾他们所有外出打工子女留在家乡的孩子,少则一、二个孩子,多则四、五个留守孩子。第二个原因是留守儿童大部分是 15、16 岁之间的学龄儿童,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儿童自律性比较差,他们好动、好玩、好奇心强,对一些较危险的事情缺乏理性的推断和行动控制,也容易造成一些安全方面悲剧的发生。 二、涟水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实践与探究 关爱、服务留守儿童,既是妇联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更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中,涟水县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究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新四大关爱服务机制 1.组织领导联动机制。纵向上,县里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领导小组,各乡镇村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形成县乡村三级联动;横向上,部门与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协调工作,实现左右联动。 2.联席会议机制。我县充分发挥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作用,牵头、协调、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同时建立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共有25 个部门作为成员单位,各乡镇妇联作为列席单位,定期对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进行讨论、讨论、沟通,对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会办,分头、分类解决。 3.激励保障机制。一是经县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出台了县 xx 妇女儿童进展规划,把关爱服务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放在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一起讨论、一起布置、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并列为县政府民生 10 件实事之一予以落实。二是县政府及时划拨 10 万元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专项启动经费,其它所需的必要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4.社会互助机制。关爱服务留守儿童需要全社会的参加,其中邻里具有人员熟、性格熟、亲情熟、话语熟的优势,尤其是中华民族具有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我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