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歌谣之劳动歌【关键词】民间歌谣;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文化习俗一、导论(一)讨论的起源及动机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属于民间文学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部分。它具有特别的节奏、音韵、章句的曲调等形式特征,并以短小或比较短小的篇幅和抒情的性质与史诗、民间叙事诗、民间说唱等其它民间韵文样式相区别。--钟敬文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二)讨论问题及界定选择民间歌谣中的劳动歌作为讨论主题,其一是鉴于民间歌谣的定义中提到,民间文学界与音乐界的合作日益加强,其二是我认为“劳动歌”是既能体现民间歌谣的文学性又能体现在音乐艺术的题材。立足于民间歌谣的定义及其三大特点,结合我的专业,对劳动歌进行分析和概述。其中劳动歌又有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号子﹐以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进劳动的功用为其基本特征。广义的包括在劳动中唱的歌﹐如草原牧歌﹑采茶歌等。后一类歌﹐有些也配合劳动动作而歌唱﹐一般对劳动也能起一定的鼓舞和调节情绪的作用﹐但无明显的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广义的劳动歌﹐有时也可归入生活歌中。在此,我将缩小讨论范围仅讨论劳动歌中的劳动号子。(三)讨论问题概述劳动号子是我国民歌的以大众类。我国民歌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劳动和生活中制造的一种口头的,朴素的,生动而具强烈生活气息的歌曲。劳动号子是为劳动中统一步调,调整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压力而作。在劳动时,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声音逐渐被美化,进展成为歌曲形式,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表现出的是劳动人民的乐观景生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劳动号子的类别众多,有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作坊号子,行船号子,捕鱼号子等。劳动号子节奏刚劲有利,强烈规整,在重体力劳动中,强弱交替准确,均匀、劳动强度越大,配合该劳动的节奏性越强,劳动强度越小,配合该种劳动的号子节奏性越弱。而劳动歌的旋律则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常出现四度五度的跳进,较重体力劳动或者节奏性较强的运动中,劳动歌的旋律性则比较弱,反之,劳动歌的旋律性则比较强。同时劳动歌的演唱方式为一领众和的方式,包括半句中的和腔,唱完一句后的和腔,下句最后一字前的和腔,联句式的和腔,领唱与和腔的相互交错叠置。(四)讨论的目的和意义通过从特点,类别,节奏,旋律,演唱方式等方面的简单介绍,可以看出劳动歌是与劳动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管是其产生的背景环境还是其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