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要求越来越高,以人力为主的维修养护方式已不适应现代维修养护的需要,提高维修养护的机械化程度势在必行。实行维修养护机械化,能够提高维修养护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劳动成本,改善工作条件,对实现维修养护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机械化;措施施工水利机械管理体制反映施工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对施工机械的利用程度有决定性的影响。机械管理体制的确定。要有利于施工生产,有利于发挥机械效率。有利于提高经济效果。1.加强水利机械设备管理1.1 水利机械管理体制要适应水利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1.2 充分发挥机械效率,必须进展专业化协作实行以集中管理为主的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大型重型的施工机械。如土石方机械、吊装机械应由施工企业集中管理,实行租赁制或承包制。1.3 实行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各级机械管理机械机械管理部门是水利施工企业技术管理的重要部门之一,技术专业性很强,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并应保持相对稳定,以满足机械管理工作具有较强连续性的要求。2.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机械化水利工程维修养护机械化,是在维修养护组织管理体系保证下,尽可能使用机械完成维修养护作业系统中主要、辅助的生产劳动过程,使各种维修养护机械相互配合、协调使用,以最佳的性能投入运行,确保维修养护工作的质量、效率,降低维修养护成本。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后,基层维修养护人员全部投入维修养护活动仍显得人员不足,机械投入少,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部分项目尚需雇佣大量民工,现有一些维修养护机械交由技术并不熟练的民工操作、维修和保养,管理松解,机械使用效率低,已成为目前管理的突出问题,社会进步要求以机械取代人工作业,尽可能改善维修养护人员的工作条件,降低劳动强度。维修养护机械化是提高养护作业质量、进度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由传统养护方式向代养护方式转变的物质基础。配备维修养护机械。实现维修养护机械化作业。3.实施维修养护机械化的前提3.1 项目确定根据上级下达的维修养护任务,对常常需要维修的项目,如堤顶刮平、堤顶小埝,根石加固等适用于机械作业的项目,尽可能使用机械作业,减少维修养护人员的使用数量,减轻劳动强度,维修养护标准也容易统一。对专项维修养护项目,可实行人工配合机械完成。3.2 及时委托项目实施单位对确定使用维修养护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