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是怎么管理西域的从汉代司马迁的书中开始,对新疆地区有了清楚的记录。天山南北宽阔地区多民族聚居生活的真实图景清楚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西汉西域都护府的建立使汉之号令班西域,新疆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新疆历史的进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西域社会状况我国先秦时期的史书中,将当时新疆的古代部落或民族群体统称为西戎。从西汉司马迁撰写《史记大宛列传》开始,地理上被称为西域的地区,也就是今日新疆地区的民族分布和社会情况才比较清楚了起来。西汉时期,将今日阳关、嘉峪关以西地区称为西域。西域地区以天山为界,在北部地区主要活动的是逐水草而流徙的游牧民族,故被称为行国,主要是塞人、月氏人、车师人、乌孙人和匈奴人等;天山以南则主要是农耕定居的各个民族群落,他们往往以沙漠边缘的绿洲地区为聚居地,过着日出而起、日落而居的农业田园生活。史籍中称他们为所谓城郭诸国。西域三十六国中的大多数都是指的他们,主要是塞、吐火罗和羌人等。秦汉时期,在西域地区,甚至远至中亚各地都出现汉人活动的踪迹,汉人当时被称为秦人,全因他们是当时控制西北地区的秦国的子民。西域的自然和区域特点还使该地社会处在互不相属的割据状态,《汉书西域传》:西域诸国,各有君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公元前 177 前 176年,匈奴南下击败月氏人,控制了西域。匈奴西边日逐王置僮仆都尉管理该地事务,利用西域为基地常常劫掠汉朝边境地区,对西汉王朝构成严重威胁。匈奴进入西域及其统治不只改变了原来该地割据松散的政局,还直接促成了后来西汉王朝统一西域的进程。汉朝统一西域过程公元前 108 年,汉武帝命大将赵破奴等率军穿越阳关、玉门关西进,攻占楼兰、姑师。公元前 102 年,汉军西行,又攻克时常与汉朝作对的位居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国,显示了汉朝国力的强盛,将汉朝的政治影响向西延伸到中亚宽阔地区。这一系列政治、军事活动极大提高了汉朝在西域各族中的威望。公元前 101 年,为解决驻扎西域的汉军和往来使者的粮食供应,汉朝开始在天山南部的轮台、渠犁等地驻兵屯田,并置设使者校尉统领之,屯垦戍边由此成为历代中央王朝开发边疆、巩固边防的重要举措,使者校尉是汉朝政府设在西域地区最早的地方官员。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 60 年),漠北草原的匈奴政权发生内讧,驻守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恐遭不幸,率部众自愿归服汉朝。汉宣帝令郑吉率龟兹、渠犁诸国兵五万人迎接日逐王及部属。次年,汉宣帝任命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