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几点思考2024 年 5 月 12 日是个无比灰暗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把无数村庄夷为平地,受害地区包括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地,地震灾区总面积四十一万平方公里,相继夺去 8 万多人的生命,道路、桥梁、隧道、城镇、农村、学校、通信等损毁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 1500亿元以上。汶川大地震无疑给国人带来了永远抹不去的伤痛。时至今日,仍然让我们谈“震”色变。假如无情的大自然再给我们来一次袭击的话。我们该怎样去应对呢?这次大地震给我们的教训非常深刻,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几点思考,笔者归为三点:一、提高建筑质量,确保防震能力作为地震多发区,汶川地区的建筑物应该严格根据防震标准来规划、设计、选址和施工,即使发生较大的地震也不至于倾刻“土崩瓦解”,不堪一“震”。可事实是,不少学校的楼房像“豆腐渣”,100 多名孩子们甚至还来不及站起来就遭到了灭顶之灾。而紧挨倒塌的新教学楼旁的一座20 余年的破楼却依旧屹立。德阳市汉旺镇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紧紧护住四个学生,孩子得救了,谭老师却牺牲了。死伤这么多人,大部分与其说是天灾,倒不如说是人祸。我认为一是要狠刹建筑行业歪风。对吃回扣、要提成的发包方单位的有关领导和责任人要严肃查处;对层层转包工程项目的要终止合同,责令赔偿相关损失;对偷工减料的开发商要依法严惩。二是加强对参加各环节人员的监督。对那些从工程中捞好处、得实惠者,要严惩不怠。这部分“暴发户”其开支消费与其收入往往有几十万甚至于几百万的差距。很容易被发现。只要我们执法执纪部门仔细去查办,是很容易做到的。三是多向日本等国家学习,设计一定不能忽视抗震能力,一定要把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作为首要考虑的要素。2024 年的 6 月 14 日,日本东北发生了 7.2 级地震。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可这次地震只有 10 人死亡,12 人失踪,几百人受伤,学生无一人死亡。这就是为什么要在防震方面对日本人学习的理由。二、增加防震投入,加强资金管理我国是个进展中大国,人口多,底子薄。目前投入到地震方面的资金还不够充盈,遇到突发事件时就感到捉襟见肘。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建了7000 个地震测量点,组成一个庞大的地震观测网络,每年的运行维护费高达近亿美元。这次汶川地震,美国该系统第一时间给出 7.8 级,不可谓不快。今后,我们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此项的投入,尤其是要增加对地震频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