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赛代练的理工类工业设计人才培育模式【摘要】:伴随着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各行各业提倡创新机制的时代步伐加快。在此大环境下,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成为中流砥柱的产业,而“中国设计”问题成为了产业进展的软肋。在“自出创新”政策的引导下,国内机构与企业频繁的举办工业设计大赛,望借此推动各个设计领域的原创力,提高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就工业设计学生而言,参加设计竞赛能更早的运用和掌握丰富的设计手段和设计技能,以赛代练,提高综合设计能力与定向设计能力,为今后进入专业行业打下良好基础。正因此国家教育部每两年进行一届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鼓舞学生积极参加其中,以提高专业能力。可以说学科竞赛已经成为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结合专业设计竞赛的特点与实际教学条件,深化探讨创新、创意方法,进一步完善学生专业素养教育培育的模式。一.该人才培育模式的必要性分析(1)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创新,而难点也在于创新。目前中国的产品造型设计领域,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模仿西方设计或改造西方设计的阶段。当然,对于工业设计起步较晚的中国而言,这是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若想要在设计质量、品质、品味与国际竞争力上真正腾飞,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工业设计竞赛的评审重点也在于创新能力。而有些学生的设计方法主要实行模仿甚至盲从,从长远进展来看,是会令我们的设计质量大伤元气的。只有把握正确的进展方向,运用科学恰当的创新设计方法,结合本土元素,推出具有自己特点的产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设计素养,丰富创学生的新能力,树立起学生“中国设计”的意识,成为中国工业设计潜在力量。产品开发设计种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涉及到工业设备类、数码产品类、家具类、交通工具类、婴幼儿用品类、展示交互类等几十种类别,课堂上的基础理论学习无法有效的、针对性的覆盖各个项目类别,因此通过“以赛代练”的虚拟项目设计实践成为了全国工业设计教育阶段最为有效的培育手段。(2)就“以赛代练”这一问题上,国内很多高校已经制定了新的针对性政策,如“学分奖励”、“素养拓展认证”、“综合考评奖励”等,以此鼓舞学生多参加竞赛,培育竞争意识、提高专业修养,同时增强学生自信心。二.该培育人才主要问题剖析(1)理工类工业设计大多是在机械设计专业的基础上开办的,招生对象为理科学生,而工业设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审美能力有着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