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俗艺术中婺源文化的进展“民俗”一词来自对英文“folklore”的解释,该词是在 1864 年由英国学者威廉·汤姆斯将 folk(民众)和 lore(知识)二词合并而成的,意为民众的古老风俗、习惯、仪式、歌谣等文化遗留物。“民俗”这一语汇在中国汉代古文献中曾有相关记载。约于 1926 年中,日本成立了一个由民俗学者、文艺家、美术家、建筑家和音乐家等共同组成的小型学术团体“民俗艺术之会”,并于次年 1月创办了自己的学术刊物《民俗艺术》。在该学术团体和学术刊物的共同努力和推动下,“民俗艺术”已经开始从民俗学中剥离出来。日本“民俗艺术之会”的成立和《民俗艺术》刊物的创办,标志着学科性民俗艺术讨论的发轫。”特别是 1928 年 10 月“世界民俗艺术大会”在布拉格的召开,使方兴未艾的民俗艺术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和接受。。我国的民俗艺术讨论比日本晚若干年,但有关民俗学的讨论在此之前就形成一定的基础了。早在 1913 年,鲁迅先生发表《拟播布美术意见书》,提倡讨论民俗和民间美术。1918 年 2 月,五四新文化运动部分骨干成员以北京大学为据点发起“近世歌谣”的征集运动,被学界顺理成章地视作现代中国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的源头。1922 年 12 月《歌谣周刊》创刊。1923 年北京大学成立“民俗调查会”,组织民间美术调查。1927 年中山大学民俗学会成立,设立风俗物品陈列室陈列搜集来的民间美术品。1928 年以后在蔡元培主持的中央讨论院,注重收集少数民族和民间的美术品。20 世纪 20 年代钟敬文在杭州从事民俗讨论活动,在《民间教育》月刊上刊发“民间艺术专号”,组织“民间年画展”常任侠(1904-1996)是我国当代著名东方艺术史学家、艺术考古学家和诗人。常先生终其一生致力于中国与东方诸国的美术、音乐、舞蹈史讨论,特别在中国与印度、日本文化艺术沟通史讨论领域,作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常先生在艺术史讨论的同时,开拓了中国民俗艺术学讨论的新方向。民俗”、“艺术”这两个汉语词汇国古代文献中的载录。“民俗”与“艺术”二词在中国古代未见前后连接形成词组“民俗艺术”四字的连排并中国的民俗艺术讨论是从民俗学的讨论开始的,当民俗学的讨论视域涉及“歌谣”和“民间艺术”的时候,“民俗艺术”的观念实际上就已悄然产生。其实,在中国民俗学的起始阶段,“民间艺术”、“美感”等艺术概念也早已受到重视。胡愈之 1921 年 1 月谈到了民俗学讨论的三个基本事项:Folkl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