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社会大背景对秦兵马俑与汉霍去病墓石刻雕塑语言的影响【摘要】本文从对比秦始皇兵马俑与汉霍去病墓石雕的艺术语言出发,分析社会意识和现实生活对秦兵马俑与汉霍去病墓石雕的影响,引发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对雕塑语言探究的思考。【关键词】秦兵马俑;西汉霍去病墓石刻;真实;象征前言秦兵马俑和汉霍去病墓石刻是中国传统雕塑的优秀代表,虽然这两个雕塑群年代相隔不远,但在雕塑语言上,两个雕塑群各有特色,这中间的差异除了受雕塑的功能和材料等条件外,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两者的对比,探究当时社会文化环境对秦兵马俑与汉霍去病墓石刻产生的影响。引言公元前 221 年秦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政治文化的统一带来秦朝艺术的进展。此后的西汉统治者在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力逐步强盛,文化艺术也日趋繁荣,也使雕塑艺术进展突飞猛进,成就辉煌。可能是秦朝仅仅存在了十五年,在美术史体例上,多将秦汉雕塑合并论述,在艺术风格上虽秦、汉雕塑都古朴、雄浑,但由于秦、汉政治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秦和汉特别是西汉初年的雕塑也有着不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追求,秦始皇兵马俑和汉霍去病墓石雕群正是这两个时期的突出代表,也最能体现这两个时期的雕塑风格。秦兵马俑是秦代遗存至今最重要的雕塑,它也最能体现秦代雕塑逼真写实的艺术风格。两汉雕塑从题材到艺术风格都有很大进展变化。本文仅讨论西汉初期的雕塑艺术。在从秦灭亡到汉武帝这段时间出现了大量的兵马俑和石刻艺术。其中的霍去病墓石雕群概括简练、生动传神,最能体现当时深沉宏大的艺术风格。一、秦兵马俑和汉霍去病墓石雕不同的艺术语言历史记载,秦朝出现了大量的雕塑,有收天下之金铸成的十二金人,都江堰的石犀牛,还有石翁仲像和秦始皇陵的石麒麟等,可惜都在历史长河中湮没无迹了。只有埋在地下的秦始皇兵马俑得以保留。约于公元前209 年竣工的秦兵马俑有骑兵俑、步兵俑、将军俑,文官俑、武官俑约8000 余件,陶俑和陶马都与真人真马等高或稍高,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真实形象地再现了大秦王朝“奋击百万,横扫六合”的雄壮之师。秦兵马俑规模大,数量多,人物精神气质方面的刻画成功,但给人最深的艺术感受还是高度的写实性。秦代的工匠们运用模塑兼用以及贴塑等办法逼真地塑造了八千多个兵马俑。陶俑的塑造从一丝不乱、各式各样的发髻到鞋子,甚至跪射俑鞋底的脚掌和脚跟不同部分的针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