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辽宁省传统手工艺进展现状与振兴路径摘要:伴随辽宁省社会结构的转变和产业模式的进展,地域性传统手工艺面临着传承和进展的巨大压力。从辽宁省传统手工艺进展现状入手,通过对传统手工艺的区域进展、民族特色、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及人才培育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设传统工艺目录、制定多元化振兴路径、打造民族区域特色、培育知名品牌与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等建议,冀望为促进形成辽宁区域性传统手工艺进展的策略讨论,构筑区域性传统工艺的当代价值体系起到有力支撑作用。关键词:传统手工艺;辽宁省;进展振兴2024 年 3 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标志着振兴传统工艺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十三五”规划的推动,国家提倡的“工匠精神”、“文化自信”为传统工艺进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024年 10 月,辽宁省发布了《辽宁省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实施意见》,明确了该省未来几年振兴传统工艺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民族文化、乡土文化、移民文化共同孕育了辽宁省丰富的传统手工艺资源。振兴传统手工艺,有助于传承与进展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手工劳动的制造力,发现手工劳动的制造性价值;有助于对优秀的传统手工艺进行“制造性转变与创新性进展”;有助于促进经济进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一、辽宁省传统手工艺振兴进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项目领域均衡问题建设辽宁省传统手工艺目录是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为基础的,该省目前公布的 5 批 248 项非遗名录中,传统手工艺主要涉及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两大类。这两类包含的 48 个项目中,食品制作类、雕刻塑造类、剪纸刻绘类占有比例最大,分别为 34%、21%、17%。而辽宁省在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申报的 11 项中(雕刻塑造类 4 项、剪纸刻绘类 5项、纺染织绣、文房制作类各 1 项),有 10 项属于传统美术类,只有 1 项是传统技艺类。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在申报上向传统美术类倾斜较大,而数量最多的传统技艺(食品类占最多)却只有 1 项获批(文房制作类)。项目领域的均衡性、数量与质量的对等无疑会影响未来手工艺的振兴进展策略,也会对区域经济及社会进展产生影响。(二)突出民族特色问题辽宁省少数民族人口总计 664.3 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 15.2%,拥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和锡伯族 5 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满族和锡伯族人口数居全国第一,是一个多民族文化融合、满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