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创新【摘要】高职高专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规模不断进展,办学条件也不断完善,固定资产数量急增,为提高固定资产的资源配置,利用好现有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保障学校的长远进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师生,固定资产管理创新势在必行。一、目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的症结1、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管理体系过于粗放。决策失误是资产闲置的最大浪费。学校使用部门申请购买教学仪器设备、专用设备之前,缺乏可行性论证,往往造成以购买的固定资产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有些使用部门有着多占多用的想法,致使大量的设备闲置,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甚至在全新状态下报废,资金以设备形式固化,失去流动性。个别资产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从购置、领用、调出、调入到出租、出借等各环节,处理非常随意,也不履行任何手续,存在人人都在管理使用、人人都没有负责的问题。完善管理体制,建设资源共享的平台已经是刻不容缓。同时,学校固定资产,一般实行分级管理,使用部门之缺乏沟通和协调,致使公共固定资产无法共享。2、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不完善3、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中普遍存在资产账目不健全,账账、账实不符,人员业务素养不够4、资产清查困难重重,主体责任意识薄弱5、资产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和管理不到位各资产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不稳定,都是兼职人员在做,这种情况不符合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很难保证资产的合理使用和安全完整。校内部门和人员人事变动,包括离退休人员,这都需要对资产进行交接和轉移,管理体系缺乏制度和管理约束,就会导致资产的流失,从而使资产管理陷入混乱。很多部门连最起码的物品领取和归还制度都没有,缺乏对固定资产实物形态的有效管理和监督。一些贵重资产被个人长期无偿占用,国有资产成了个别人的福利家产。二、新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创新的思路1、要完善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固定资产管理 T 作要创新,制度是保障和关键。建立一个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管理结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有效地解决多头管理和责任主体缺位问题,从而实现校内资源有效整合。学校实行两级管理模式,学校总务部门为第一级,各系部和处室(资产使用单位)为第二级。固定资产应由总务处统管,建立学校固定资产总帐和部门财产明细帐。总务处设置专职资产管理员和仓库保管员,依据固定资产的分类做好资产的验收、登记、计帐工作,定期清点工作,报损、报废、销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