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标背景下学生“生命观的培育《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24 版)中明确提出了生物学学科中核心素养包括有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明确了“生命观念”教育是高中生物核心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如何在生物学学科教育中培育学生的生命观呢?1 以生命现象及特征认识生命观生物学是讨论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物学中并没有对什么是“生命”提出明确的概念界定,只是从对生命所具有的现象和特征进行了描述。生命特征是所有生物或大多数生物表现出来的共同特征,如有严整的结构、能进行新陈代谢、能遗传和变异、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环境等等,凡是具有了这些现象和特征的“结构”就是生命。因此在生物教学中要紧扣生命现象与特征组织教学,让学生认识生命世界,树立科学的生命观。例如生物体都具有严整的结构。什么是生物严整的结构呢?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结构模型并指导学生观察结构模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生命所具有的严整结构的特征。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首先帮助学生建构细胞模型,通过使用细胞模型,阐明细胞各部分结构。在显微结构层次上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植物细胞在细胞膜外还有细胞壁等结构;在亚显微结构层次上有各种细胞器,如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内质网、核糖体等结构;在分子微观层次上,可以通过建构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阐明 DNA 作为遗传物质具有的结构特征,通过模型理解 DNA分子为什么具有稳定性、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特征以及 DNA 分子是如何通过复制、转录、翻译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让学生理解遗传信息在生命传递过程中的遗传性和变异性。在一些较为低等的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如病毒,也可以一定的模型让学生加深对严整结构的理解,如烟草花叶病毒的RNA 与蛋白质外壳的结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细胞生物不是生物中最低等的生物,还有更多的低等生物。2 用生物学思想理解生命观3 用生命伦理学升华生命观诺贝尔奖得主阿伯特·史怀泽在谈到生命伦理学时曾说过:“由于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我们与宇宙建立了一种精神关系。我们由此而体验到的内心生活,给予我们制造一种精神的、伦理的文化意志和能力,这种文化将使我们以一种比过去更高的方式生存和活动于世。由于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我们成了另一种人”。生命伦理学要求我们要学会尊重生命、珍爱生命。要尊重同类的生命,还要尊重自然界中的其它生命。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胚胎学、古生物学、比较解析学等不同类型的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