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标中的史料教学摘要:史料教学正冲击着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对中学历史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加强史料教学的重要性及史料教学对老师和学生提出的具体要求。关键词:史料教学历史学习兴趣命题趋势随着我国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化,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不仅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有所体现:在新编历史教科书中编入了大量的史料,在课后附有大量有关的史料节选,近些年的历史高考试题也侧重考查学生的历史观。这就表明,史料教学正冲击着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对中学历史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加强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一)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过程的要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强调,要让学生具有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猎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同时要求,在高中史料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的目标要求学生通过感知、领悟、记忆史料呈现的历史知识对知识进行重复再现,猎取历史信息;经过反复再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牢固掌握。能力目标包括阅读文字或图表材料的能力,归纳、比较分析史料的能力,编制历史图表(时间带、大事年表、示意图等)的能力,表述历史事件、问题的能力,从一种或多种角度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及现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应该说,新课标的重点是要转变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其宗旨是要灌输新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制造性,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以达到培育学生全面进展的目的。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史料教学,即要在历史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探究精神。史料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寻求知识,探究、解决问题的情境,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归纳、比较、分析及客观评价史料能力的培育。因此,无论是新课程标准所带来的改革,还是当前的历史教学形势,都要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大史料教学的力度,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二)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老师在教学中习惯于把少数优生置于中心位置,把大多数学生有意无意地置于学习的被动者地位,而且常采纳讲解式、灌输式、满堂式和填注式等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潜力的发挥,导致了学生参加教学意识的淡薄,在教学中表现出学生与老师之间合作性差、主动参加教学意识差,这与新课程标准的宗旨是相违反的。英国历史学家汤普森说:“学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