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儒行》与孔子

浅谈《儒行》与孔子_第1页
1/8
浅谈《儒行》与孔子_第2页
2/8
浅谈《儒行》与孔子_第3页
3/8
浅谈《儒行》与孔子关键词:《儒行》《礼记》孔子一、争论焦点——刚猛矜张宋以来学者们对于《儒行》的质疑集中在此篇的“刚猛”气象上,质疑者认为这与孔子温柔敦厚的形象不符;然而后世支持其真实的学者多从“仁”的角度寻找《儒行》与孔子的契合点,少有针对“刚猛”气象与质疑者辩论。质疑者如程颢评价《儒行》曰:“煞害义理。恰限《易》,便只洁静精微了却;《诗》,便只温柔敦厚了却。皆不是也。”[1]吕大临认为:“此篇之说,有夸大胜人之气,少雍容深厚之风,窃意末世儒者将以自尊其教,谓‘孔子言之’,殊可疑。”[2]《儒行集传》的四库提要写道:“《儒行篇》,先儒讥其不纯,以为非孔子之言,以其词气近于矜张,非中和气象。”[3]郭沫若认为:“漆雕氏之儒是孔门的任侠一派……又《礼记》有《儒行篇》盛称儒者之刚毅特立,或许也就是这一派儒者的典籍吧。”[4]蒙文通与他观点相同。而章太炎却正因其中的“刚猛”而对《儒行篇》推崇备至:“讲明《孝经》《大学》,人之根本已立,然无勇气,尚不能为完人,此余之所以必标举《儒行》也。”[5]但他并没有针对“刚猛”作出具体的回应,只是说明自己推崇此篇的理由。支持《儒行》为孔子所作的学者多是从“仁”这一核心入手,如黄道周云:“仲尼故举十七种以明之,先于学问、衷于忠信、而归之于仁。故仁者,儒者之实也。”[6]熊十力曰:“有谓《儒行》,只是条列各种行谊,殊无宗旨者,此甚妄。此篇结尾明明以百行一本于仁,与《论语》相印证。孰谓无宗旨乎?”[7]王锷认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儒行》将‘仁’也视为‘儒者’的优良品德,专门论述,与孔子思想相一致。”[8]不难发现,《儒行》所载儒者十六种特质中集中体现“刚猛矜张”的为“特立、刚毅”二者: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9]综上所述,笔者打算从以孔子的言行为主,结合先秦儒者的形象,分析其性格中的“勇”,以此印证《儒行》中的“刚猛矜张”气象。二、从孔子的言行看孔子的“勇”孔子的确是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道是他处世的主要原则,但这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他的性格,《儒行》中“爱其死以有待也”[10]贴切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浅谈《儒行》与孔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