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机械制图;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课堂教学如今,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培育学生的实践技能,以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做足准备。机械制图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全面落实科学的职业教育观,中职机械制图教学要把理论常识的讲解与实践技能的训练紧密衔接起来,同时体现教学的创新性和有效性,以逐步提高教学效率。一、精心设计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中职机械制图课的问题设置要紧密围绕教材内容,设置一些扩散性的问题,以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种角度或思维形式,而是要对各类线框、线段实施精密分析,以推断机械各部分的形态,采纳发散思维想象出各类不同的整体。这种解答问题的方法有助于为学生预留充分的想象空间,不但能挖掘他们的求异、求新的思维潜质,还能充分激发学习探究兴趣,久而久之,可刺激学生创新型思维的产生。例如,在补画视图教学时,常会有这样一道典型的问题:已知某机械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均“”是一个正方形,要求学生准确画出左视图。事实上,这是一道 一题多解 的问题,答案并不唯一,可以是正方体、三棱柱、圆弧等。该题目的训练可提高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与机械制图课相适应的思维模式。二、善于创新教学模式1.实施校企合作模式。对于机械制图教学而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统一的。因此,“”中职学校必须体现该学科的实践性,必要时可推行 校企合作 的教学模式,让中职老师从中了解最前沿的专业技能和就业信息,以便为学生的就业提供科学周到的服务。具体地说,可采纳顶岗的手段,使学生养成专业实践的自觉性,同时着力提高中职专业老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与此同时,企业技术员工要加大与老师的教学合作力度,站在教学实际和学生能力水平的角度,帮助老师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完善教学内容,以更好地体现有用性和职业性的理念。例如,中职学校通过邀请企业机械制图的专家,依据企业的生产现状及某产品的市场规模,实施实训课程的开发,使每位学生在实训中亲身了解生产经过,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教学知识点,学会把教学理论转化为操作应用,以全面发挥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3.实施教学合作的模式。在机械制图课上,老师可以某个具体的任务为驱动,围绕该目标进行教学讨论,根据集体备课、相互听课,法律规范教学行为,统一教学目标,促进不同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融,以提高合作效益。例如,在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