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制约因素摘要:初中时期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和社会科学常识教育。但是由于教学资源开发难度大,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难度大,理论与实践脱节,学额太少,缺乏浓烈的教学氛围等原因,使思品课的教育功能受到严重制约。关键词:教学资源;课程功能;教学方式;学额;教学氛围G633.2初中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该时期是基础教育工作的核心阶段,学生结束小学时代的生活升入初中,身体处于发育阶段,心智及意识形态等均在此阶段定性。初中时期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和社会科学常识教育。基础教育的核心阶段是初中生至关重要的“灵魂发育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价值归宿是注重初中生感性心灵丰富与细腻和理性思维自主与开放的培育,其最大功能是:一、建构学生思想品德意识形态领域;二、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让学生初步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权;三、了解我国国情,了解我国根据国情制定的基本国策和战略、各种具体制度,培育学生的国情意识。但是农村中学现有的教学条件、环境和面对的教育对象的实际状况,严重阻碍了这些功能的完全实现。主要表现为:一、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难度大二、教学资源开发难度大1.信息封闭。思品的许多课堂活动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开展的,尤其是每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而学生自身就是很好的资源。并且,我们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资源更是要利用好。作为思品老师,我认为,须要了解所教学生的性格特征、能力水平,哪些活动需要什么样性格什么能力水平的学生来参加,思品老师要心中有数。农村中学的学生居住分散,除了学校所在地的学生外,其余的全部来自于离学校较远的村庄,因此,住宿生多,住宿生接触不到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信息封闭。而本地学生除了电视外,报刊、广播、网络同样接触不到,还是封闭。只有星期天才能看到电视,极少数能接触到网络。这样的客观条件造成学生闭目塞听,能力低下,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实际运用能力。个别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让人担忧,这种现状逼迫老师放弃了一部分探究活动,更加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育,形成了“恶性循环”。三、理論与实践脱节总之,规模较小的农村学校尽管能满足学生就近入学,但从长远眼光来看,对学生视野的开阔、能力的提高,品德修养的培育都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