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历史遗址和多媒体的运用历史教学目前面临着几个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将学生带入历史现场?如何让学生理性地看待历史?如何教会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思考问题?古人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实践对于认识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中,让学生游览历史遗址或者参观历史文物等教学方式的运用,对于历史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游览历史遗址,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历史。我们往往过分强调历史是“过去的”东西、不可能“重演”,从而忽略了历史遗址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其实,现存的大量历史遗址,能为学生提供可以感知和触摸的情境,让他们“穿越”时空,感受历史,回到历史现场。在近两年的历史教学中,我对学生颇感兴趣的穿越剧做了一个简单的调查:为什么对穿越剧那么感兴趣?绝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历史,他们很难理解、很难想象,也很难感受得到,而穿越剧却给了他们感受历史的机会。我们暂且不论这些穿越剧的真实性。但这足以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历史遗址或文物,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感知历史的能力。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着极其丰富的历史遗址。就现实的课堂教学而言,让学生游览中国现存的所有历史遗址是不可能的,让他们参观所有的文博馆也是不客观的,但充分利用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的历史遗址则是完全有可能的,也是现实的。就上饶地区来说,就有距今约九千年的万年县仙人洞、贵溪县鱼塘乡龙虎山仙水岩的崖墓群、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澄波桥、始建于晋升平年间的三清山古建筑群(含石雕、石刻)、铸造于宋建炎元年的鸡应寺铜钟、玉山考棚等丰富的历史遗址。若我们把历史课堂搬到这些古遗址现场,怎能不引发学生的思古之幽情?要知道,历史巨著《史记》就是司马迁在巡游天下、走进历史现场、亲近历史人物、寻求第一手史料之后完成的旷世名著。老师利用身边的历史遗址进行历史教学,既可缩短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引起学生的注意,又便于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记忆。因此,我们要重视对这些历史遗址的运用。婺源有着“中国最美乡村”的美称,更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三清山素有“江南第一仙峰”“黄山姐妹山”“华东明珠”等美誉,更有丰富的道教人文景观,让学生置身于景观中可使他们对道教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刻。上饶集中营是上饶主要的红色旅游资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是全国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是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