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历史是什么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历史如何感知呢我们只能借助史料中介去再现、感知、体验和理解历史,这是历史认识的一般规律,也是历史认识区别于一般认识的地方。史料对历史认知之重要性由此不言而喻。一、史料的分类及作用在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寓教于乐,激发学习兴趣历史教学必须从培育学生的兴趣入手。教材中的史料,不少内容生动有趣,读来感人,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诱因。例如,讲述“戊戌六君子”时,教材中有这样两段材料:“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为维新派人士谭嗣同,甘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绝命词。诸如此类具有吸引力的史料在教材中随处可见。此外教材中的大量图片史料更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2.深化教材,培育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历史的过去性增加了中学生理解历史的难度,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一知半解地死记教材现有结论,严重制约了其历史思维能力的进展。史料能比较生动地反映历史的原来面貌,既深化和活化了教材,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准确地领悟历史。如教材在叙述“隋大运河”时,对其评价问题基本没有涉及,阻碍了学生对大运河的全面认识,教学中我们不妨引入以下四则材料:史料 1:“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末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史料 2:“帝王兴亡世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史料 3:“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史料 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上述四则材料虽各有片面性,但假如我们能够把它们总结起来看,却不难得出这样的评价:一方面大运河的开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满足了隋炀帝个人的享乐,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有利于南北的商品沟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展,这是不能抹杀的。3.论从史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历史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记住一种答案或一种权威性的解释。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阅读一些史料,接触一些历史文献,并可根据学情,介绍各种学术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进行直接的探究讨论,通过分析各种史料,印证课本中的结论或得出自己的看法,甚至由此及彼,自我编制新的信息网络,形成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