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全球性疾病,由于我国大多数农村养殖业进展迅速,饲养猪、牛、羊者较多,随着家畜的引进也将布鲁氏杆菌病带进来,进而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传播,对养殖户带来健康危害。人类感染布病后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更有甚者长期不愈,经受病痛折磨,因此,积极的诊断与治疗成为关键。近几年来,我科收治布鲁氏杆菌病患者 50 例,经积极救治,后期随访,取得满意效果,现如下:1.2 临床症状及体征 急性期反复发热、多汗,游走性大骨关节及肌肉痛苦、神经痛、睾丸痛,慢性期有神经、精神症状,以及骨、关节系统损害症状。主要体征:各种各样充血性皮疹,睾丸肿大,一个或多个骨关节肿大,肝脾肿大及软组织肿胀。1.3 主要治疗 急性期:以细菌、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治疗侧重于病原体的清除。慢性期:以变态反应为主,治疗侧重于菌苗等脱敏疗法。1.4 结果 治愈患者 35 例,好转患者 13 例,死于并发症患者 2 例。2 特点2.1 传染源 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主要传染源。据报道称在羊布病疫区人群感染率可高达42%,患病率高于 7%,在牛布病疫区,人的感染率高达 30~40%,但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人仅占 0.3~0.5%[2]。2.2 流行病学史 在流行地区居住,并接触病畜(羊、牛、猪、犬等)或其皮毛,进食未严格消毒的鲜奶、乳制品和未煮熟的畜肉等流行病学史。2.3 临床表现 埋伏期:1~3w,平均 2w,个别可长达 1 年之久,主要取决于致病菌的菌 型、均量、毒力及机体抵抗力。急性期: 发热(热型不一,变化多样,在抗生素使用以前以波浪热为主),发热时无明显不适,但热退后自觉症状明显加重,无论发热与否,常伴有明显多汗,严重多汗可引起虚脱。一个或几个大关节呈游走性针刺样痛苦,后期关节痛苦常固定,可有坐骨神经、腰骶神经痛。肌肉痛苦多见于大腿两侧及臀部。半数以上有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常常无明显痛苦,男性患者有睾丸肿痛,女性患者可有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等。慢性期:病程常超过一年,主要表现为类似神经官能症症状,乏力、多汗、头痛、烦躁、失眠、抑郁等,反复发作持续数年关节痛苦,可有关节僵直或挛缩,神经根性痛苦。2.4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及体征,排除其他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查:病原分离:检出布鲁氏菌,试管凝集实验:1:100(++)及以上,即 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