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进展,我国农业也进入了迅速进展时期,综合实力不断加强,但是由于化肥、农药的过量投入和农业自然资源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生态农业就在此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本文结合生态农业的大背景,从沼气发酵的微生物原理、沼气发酵的阶段、原料、条件等对沼气发酵的进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关键词:生态农业;沼气发酵;微生物中图分类号:S216.4 文献标识码:A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是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协调进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统一。推广沼气发酵技术是进展生态农业的新举措。这一新举措不仅能起到保护生态有效利用能源的作用并且有利于增肥土地,使农业得到可持续进展。目前我国生态农业有非常好的进展前景。1 沼气发酵的微生物原理沼气发酵又叫厌氧消化,是指各种有机物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厌氧条件下,被各类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最终生成沼气的过程。微生物是沼气发酵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们把各种固体或是溶解状态的复杂有机物,根据各自的营养需要,进行分解转化,最终生成沼气。它的主要成分及构成比例为甲烷占55%~70%左右,二氧化碳占 25%~40%左右,此外还有少量氢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氮和氨等。2 沼气发酵的 3 个阶段沼气发酵微生物在沼气发酵过程中,有发酵性细菌,产氢产乙酸菌,耗氧产乙酸菌、食氢产甲烷菌、食乙酸产甲烷菌等 5 大类微生物参加沼气发酵,它们在发酵过程中的作用及对生存条件的要求,有以下 3 个阶段。2.1 液化阶段所谓液化阶段就是禽畜粪便、作物秸秆、豆制品加工后的废水等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能溶于水的单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小分子化合物。这个过程也就是发酵性细菌群利用它所分泌的胞外酶,如纤维酶、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对有机物进行体外酶解。2.2 产酸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小分子化合物被发酵性细菌吸收进细胞,被分解为乙酸、丙酸、丁酸、氢和二氧化碳等,再由产乙酸菌把发酵性细菌产生的内酸、丁酸转化为产甲烷菌可利用的乙酸、氢和二氧化碳。同时,耗氢产乙酸菌群体利用氢和二氧化碳生成乙酸,以及代谢糖类生产乙酸。液化阶段和产酸阶段是一个连续过程,统称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