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出世导言:各国的神话传说中都不乏一些现实中闻所未闻的怪物。它们要么以猎物的身份成了英雄的垫脚石,要么作为自然力量的化身接受人们的顶礼膜拜。那么,这些造型光怪陆离的家伙,难道真的只是我们祖先拍脑袋凭空想出来的吗?就让我们透过这些传说怪兽身上笼罩的迷雾,一探它们在现实中的原型吧。一、龙吟沧海说起现实中不存在的“幻想生物”,我们最为熟悉的自然是——龙。不过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今日见到的龙,实际上是很晚才定型的。在华夏文明迎来曙光的上古时期,龙的形象与现在迥然不同。以新石器时代后期的红山文化为例,在其墓葬遗址中出土的龙形玉饰,虽然外观高度抽象,但依旧表现了突出的吻部、向后延伸的鬃毛以及形似胚胎、细长蜷曲的身体。在此之后,龙的形象随着时间流逝在中国不断演变。到了汉代,龙的形象已经出现了四肢甚至双翼。而在佛教传入中原后,吸收了印度那伽(源自眼镜蛇和蟒蛇)形象的龙,终于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样子。虽然现实中从未出现过能够腾云驾雾的“真龙”,但如此瑰丽奇妙的幻想生物也不太可能凭空想出。那么,先祖生活的华夏大地上,到底有没有龙的原型呢?纵观上古时期的中国,当时存在的动物中能与龙搭上关系的,倒也不是没有。比如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的马,就是很多早期龙的形象原型。红山文化的玉龙,头部的特征(长吻与鬃毛)就非常接近一匹骏马。而在语言上,龙与马也常常并列,出现了诸如“龙马精神”这样的成语。无独有偶,在西方的传说中,鳄鱼的形象也和龙有所纠缠。在著名的“圣乔治屠龙”传说中,圣乔治为村民们猎杀了一只“盘踞在水源的食人恶龙”。结合故事发生的背景,假如历史上确有其事,那么这个屠龙故事的真实版本很可能就是一名信仰基督教的罗马骑兵军官为村民们消灭了一条占据河滩的食人巨鳄。当然,论起后期定型的“真龙”,那么不管是马还是鳄鱼,都缺少龙那源自印度大蛇的细长身躯。若是硬要在自然界找寻神龙的影子,就只能把目光投向更加古老的历史之中。在两亿年前三叠纪的温暖浅海,生活着一类有着细长身形的原始海生爬行动物。这些长脖子、长尾巴的四足海洋捕食者们,为了适应浅海捕鱼生活,演化出了狭长的吻部和突出的利齿,全身上下除了缺少一对皇冠般的龙角,已经与人类想象的神龙颇为神似了。它们所在的家族,也有一个非常奇幻的名字——“幻龙”。我国大量出土的贵州龙,就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小型幻龙。当然了,这些有着几分“真龙之相”的游泳好手,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