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走出传说独角兽是一种独特的传奇动物,它几乎存在于各种文明的神话和传说中。早在公元前10世纪的亚述文明壁画中,就有这种一只角的动物存在。《圣经》里曾提到它,说它的角能解除水中的毒。后来这种孤傲的动物拒绝进入诺亚的方舟,因而在大洪水后销声匿迹。在欧洲早期的文明中,它长着山羊胡、牛尾、分裂的蹄子,是处女的保护神。中世纪之后,它的形象变成了一匹长独角的白马,基督教神学家将它视为耶稣的化身。再后来,在世俗世界里,它是忠贞的爱情,高贵的品行的象征。而在中国,独角兽的传说也比比皆是。有时候,它叫做麒麟,虽然后世麒麟的形象有两只角,但是汉代的《说文解字》中的正统定义是:“麒,仁兽也,麋身牛尾一角;麐(麟),牝麒也。”它行走飘逸,不踏一草一木,从不会踏入陷阱和罗网。这种独角瑞兽与孔夫子关系密切。孔子去世前两年,有人捕获一只麒麟,孔子悲痛,从此封笔。另一些时候,独角兽又化身为正义的象征,被称为“獬豸”,是一只独角神羊,能明辨是非忠奸。可以看出,不论是在什么文明中,独角兽都寄予了人类美好的愿望,这与另一种分布广泛而充满争议和矛盾的传奇动物——龙,大不一样。世界上从来不曾有脱离现实的传说,独角兽也不例外。要探寻独角兽的秘密,要先从角说起。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各种传说中,独角兽都是一种哺乳动物,虽然后来麒麟的身上长满了鳞片,但是最早的记载中并没有提到这一点。在哺乳动物中,角是皮肤的一种特化物。有的是表皮特化来的,性质类似于指甲,比如牛羊的角鞘和犀牛的角;另一类则是真皮特化来的,为骨质,比如鹿角。其实长角的哺乳动物并不是太多,而且都是吃素的主儿。从分类学来看,长角的动物分布于奇蹄目中的犀科和偶蹄目—反刍亚目—有角下目中的鹿总科、牛总科和长颈鹿总科。另外还有一些用长牙蒙混做角的动物,比如独角鲸,这种鲸的雄性长着一颗(极罕见的有两颗)几乎相当于身体一半长度的门牙。实际上,独角鲸又叫做海独角兽。在中世纪,很多人用它的长牙充当独角兽的角,发了大财。还有一些长着长牙的猪,特别是分布在印尼很多岛屿上的鹿豚,它们的上犬齿穿过吻部向上弯曲,好似一对角。这样一来,我们寻找独角兽的范围就被缩小了。在自然条件下,拥有一只真正的独角的哺乳动物,非犀牛莫属。现存的犀牛有5种,其中亚洲犀牛和爪哇犀牛是真正的独角兽,而黑犀牛、白犀牛和苏门答腊犀牛都有前后排列的两个角,不过由于后面一个较小,被当做独角兽也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