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小憩有助于提高记忆力日本讨论人员日前发布的一项新讨论成果显示,在保证夜间正常的睡眠外,白天小憩也有利于提高记忆和学习能力。早稻田大学一个讨论小组以 16 人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被平均分为两组,同时学习交替向空中扔皮球并接住的技巧。在练习 30 分钟后,让一组小睡 70 分钟,另一组则看电视或读书。结果发现,经过小睡的一组 8 人进步较快,刚练习 30 分钟时平均只能够接住 4.4 次皮球,小睡后再次测试时,这一数字则增加到了 7.9 次。而对比组在看电视或读书后再次测试,则仅从 3.6 次增加到 4.9 次,进步不明显。讨论小组次日早上对他们掌握技巧的能力继续测试,结果发现,白天小睡过的一组,掌握这种技巧的能力迅速提高,抛接球平均达到 14.5 次,而没有小睡的一组则仅为平均 7.6 次。两组在掌握技巧的能力方面差异拉大。讨论人员认为,小憩不仅能够提高体育运动技能,对于知识学习也有效果。清醒时学习的内容会被临时保留在位于脑中央部位的海马区,睡眠时这些信息会得到整理,从海马区传递到大脑的各个部位,作为难以消逝的长期记忆保存起来。他们建议,舍命学习的考生或训练中的运动员,大脑白天接受过多信息,仅通过夜间睡眠可能无法完全承受。白天小憩能帮助大脑分散处理信息,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伤感时可以让记忆力更好难过不是什么好事,最近针对大专院校学生的试验表明,难过时反倒比欢乐时记性更好。讨论人员在试验中让学生倾听欢乐、伤感和中性情绪的 3 种不同类型音乐,等试验对象进入相应状态,再让他们进行面部识别。讨论人员向 88 名学生展示表情平和的 32 张人脸照片,随后让他们完成一份问卷调查,临时分散他们的注意力,随后再让他们看 64 张人脸照片,从中找出刚才看过的。结果发现,进入难过情绪的学生记忆最准确,欢乐情绪的学生记忆最不准。讨论人员对结果感到意外,因为通常认为,难过情绪会与认知表现不佳相关。讨论人员指出,难过的人对周边环境的思考更深更细致,因此他们能注意到人脸的更多细节,也就比较容易记住人脸特征,但是这种对周边环境的静思状态,不利于他们进行其他思考任务,比方说抽象思维。对于牌面记忆点:1、数字牌需要反复练习数字转换为编码的能力,不一定需要找记忆点2、人物牌记忆点J(宋江、李逵、花和尚、林冲)〈男性〉Q(熙凤、宝玉、戴玉、袭人)〈女性(姑且把宝玉当女性看待了)〉K(唐僧、悟空、八戒、沙僧)〈男性〉两字的名字可能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