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茜茜公主一位不情愿的皇后文化广场开演,带来了一个剥离梦幻色彩的全新茜茜。这部剧自 1992 年在奥地利首演,已有 7种语言版本,在 11 个国家巡演,观众超 850 万人次,是迄今最成功的德语音乐剧,也是首次在中国上演。制作人弗莱德里希说,“每个人都爱那部电影《茜茜公主》,但电影表现的主人公是被理想化了的”,所以剧组放弃用广为人知、更具卖点的“茜茜公主”作为剧名,而以其本名“伊丽莎白”命名该剧。编剧米歇尔·昆策说,“这是一个女人为了争取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奋斗一生的故事。”去掉光环,裸露真实,是尝试走近茜茜的第一步。阴差阳错登临皇后1853 年,作为欧洲仅次于俄国的第二大帝国奥地利的皇帝,23 岁的弗兰茨·约瑟夫执政已有 5年,眼下他需要一个妻子。母亲索菲女亲王,将目光投向了娘家巴伐利亚王国,联姻能在政治上起到巩固作用。她相中了妹妹的大女儿海伦妮,乖巧懂事,最合她意。于是双方父母在皇家避暑地伊舍尔为两人进行见面会,后续安排订婚。但如同电视剧里的剧情反转,皇帝却在相亲会上一眼看中了海伦妮的妹妹,15 岁的茜茜。茜茜是家里人对伊丽莎白·阿马莉娅·欧根妮的爱称,尽管她当时还带着一身宫廷贵妇们挤兑的“乡土”气息,人也还未充分发育成熟,但也许就是那种无邪的气息打动了皇帝,总之他一见钟情,这场婚事就此一锤定音。茜茜对风度翩翩的表哥同样心有所属,但对未来身份充满惶恐,母亲征求意见时,她叹道:“我很爱他,但他要是一个裁缝该多好!”少女的隐忧并非多余,茜茜嫁入哈布斯堡皇室后,明显很不适应。首先她来自一个喧闹温情的七兄妹大家庭,父亲巴伐利亚公爵马克斯思想开明,广游世界,博览群书,家里的孩子在他影响下接受的都是平民化的教育,远离礼仪程式的桎梏。尤其是茜茜,善骑马、游泳、钓鱼,在巴伐利亚的群山之间无忧无虑地长大,简直就是一个自然之子。皇宫推行的是传统的西班牙礼仪,她处处受到限制,倍感压抑。而约瑟夫从小在宫中长大,把刻板的繁文缛节视为理所当然,索菲甚至从小刻意避开孩子们与其他家庭成员过于亲热,这样“能让他们树立比别人更多的权威,并保护他们不受别人的影响”。此后几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两人性格差异日益明显,“对大自然的热爱,是他们之间为数很少的共同点”。虽贵为皇后,但在维也纳宫廷,茜茜常常四面楚歌。宫廷贵族们讲出身讲血统,上溯 16 代都得家世“纯净”:要求是王室而不仅是贵族。茜茜达不到这一标准,家里的财宝也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