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简析二例重庆地区石缸的旧器新雕工

简析二例重庆地区石缸的旧器新雕工_第1页
简析二例重庆地区石缸的旧器新雕工_第2页
简析二例重庆地区石缸的旧器新雕工摘要:本文以二例,有“文饰图案”的“石缸”为对象,运用“目鉴法”,展开旧器新雕工的辨伪简析过程,为大家提供了具体鉴定旧“石缸”的部分实际操作方法,达到提高广阔市民鉴赏旧“石缸”的专业水平和辨伪能力的目的。关键词:石缸;旧器新工艺“石缸”,生活用具,大型的装“水”之器物也;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居住在长江、嘉陵江两江之畔怀抱的重庆渝中半岛的人们,有的仍在使用它。重庆地区的“石缸”,为青石的石材。青石,一般指石的色和质,又俗称为石灰岩;青石,一般含有 CaO 在 50%左右、含有 Mgo 在 2.5-3.5%之间;它的三角度在 3.7-3.8,吸水率≤0.75%,弯曲强度≥10.0Mpa,光泽60 度左右,密度 2800 千克/m3。重庆地区的“石缸”,缸体口缘在 10--25公分之间,石质松碎、易损。“石缸”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自然磨损的损耗外,还受外部力量的作用--如搬运、震动、使用中的碰撞等,都可造成“石缸”渗漏、破损、断裂。“石缸”的自然风化损坏也十分严重,受风化、水化、溶解、脱水、酸化、还原、碳酸盐化以及候、烟熏、酸雨,热长冷缩的风化使之表层龟裂、起层、剥落等,也使“石缸”难以保存到今日。另外“石缸”在日常生活的使用功能已完全偿失,早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随城市建设、迁徒大量的“石缸”被“遗弃”、被“移失”、被“损毁”,“石缸”更难以保存到今日。“石缸”的“文饰图案”自然脱落,凹凸图案纹饰的变平、凹下的文字变纤细,由洼变浅,由浅变平,凸文字变粗变坦的状况较为十分普遍。特别是在文革中雕刻有“文饰图案”的“石缸”的损坏非常严重,有的被迫抛弃、损毁;有的“文饰图案”被迫全部铲除掉或部分重新再刻之毁损;有的全靠淹埋地下或将“文饰图案”涂抹、遮盖才得以保存到今日。因“石缸”的石质较差,使用率高,又易破损;而“石缸”的自然不可抗力因素和人为损坏都非常严重,所以重庆地区现有的旧“石缸”大多为清代、民国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所制作,明末的“石缸”偶有出现都显得非常宝贵稀有。例 1 图《八仙过海》园形石缸,直径 82Cm,外高 50.5cm,内深39Cm,口缘厚 5.5Cm,有经过多年使用留下的残破口,缘口上方边宽 8Cm雕刻云纹缸体雕刻了八位人物,他们头项白云,脚踏水波纹,显示各自的渡海本领。例 1 图,“缸体”和缘口都明显的带有经过了一定的“苍桑岁月”后,所留下的“残破口”,这一点最容易让人产生,以一代全的“幻觉”、“误解...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从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光临小店,本店以公文和教育为主,希望符合您的需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