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雅幽香赋清韵蓝印花布又称靛蓝花布,采纳全棉手工纺织坯布,以石灰、豆粉合成灰浆烤蓝,后用镂空版白浆防染施温印制,唐宋时已盛行,明清时达到鼎盛。作为汉民族衣物料布,大运河两岸诸多重镇曾织机遍地,染坊连街,河上布船如织。在穿着有用的同时,印花布艺术也反映了百姓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们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蓝印千载”续缘分身为第五代传人的梁化中,秉承祖辈传续,孜孜求索,30 多年来悉心钻研印花布的历史文化渊源、印染工艺、操作程序、图案寓意及文化价值,对蓝靛染道的技法已然烂熟于心。他还常常去中国艺术讨论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请教“怎样提高与升华”。通过对传统的纺织、绘画、凿刻制版,防染配料制浆、印染等民族文化综合艺术的运用,他的作品越进展现了漏孔版画艺术的魅力。由于使用天然的蓝靛和灰粉防染显花制剂,所印染出来的蓝白相间的蓝印花布色彩光泽鲜亮,纯朴自然,靓丽多姿。“阴阳和谐”育万物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的色彩观念源远流长。传统文化阴阳五行的配色格调对蓝印花布的靛蓝青睐有加。青色主木,寓意春生夏长,青也是古代平民百姓衣着的主色调。蓝底白花对比鲜亮,突出了阴阳学中的和谐美,真实地反映了植根于民间沃土的深厚文化和艺术积淀。细察梁化中纹样题材的内涵之丰富,正是与此文化底蕴密切相关。举凡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凡人神佛、山水楼榭、日月星云,经过巧妙构思,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凿刻漏版和印染,一幅幅吉祥如意的祝福图或丰富多彩的点画布,以谐音或隐喻的形象化语言的宣泄,昭示了大运河蓝印花布粗犷简练、淳朴自然、光鲜亮丽、秀雅慧中的花纹魅力。蓝蓝的底色,白白的花饰,仿佛散发着清幽的兰香,流露着诱人的亲和力。心底的记忆永不会忘却。历史的风烟并没有拂去她昔日的容颜与风姿,也没有遮蔽她的朴实与繁盛。土生土长的传统民间文化依旧植根在民间。弹指千年,蓝印花布又在“起舞弄清影”,翩翩走来。《连年有余》作品描述了 3 条活泼欢快的金鱼围着一朵盛开的莲花,摇头晃尾,追逐嬉戏。每条鱼儿之间均有侧立的小朵莲花点缀,画面显得卓然丰盈。在古代的农耕社会,民风俗语中惯以“莲”的谐音“连”表示连年的意思,以“鱼”的谐音“余”表示富足有余。此组图流露出连年有余的吉祥意蕴,表达了百姓期盼五谷丰登、年年丰收的愿望《梅竹图》图案以简洁明快见长。梅花点点,竹叶簇簇,交映生辉。虽都是折枝花木,描绘了枝干相连的写实神韵,但又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