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缪勒比较宗教学与伊利亚德宗教现象学方法之比较研究

缪勒比较宗教学与伊利亚德宗教现象学方法之比较研究_第1页
缪勒比较宗教学与伊利亚德宗教现象学方法之比较研究_第2页
缪勒比较宗教学与伊利亚德宗教现象学方法之比较研究_第3页
缪勒比较宗教学与伊利亚德宗教现象学方法之比较讨论缪勒的比较宗教学借助比较语言学进路,试图对宗教现象作出科学的归纳与解释,并给予宗教讨论以独立学科地位。但其方法论中充斥着自然科学的客体化、实在化特征,化约了宗教作为人类存在活动的主体性本质,将宗教学讨论的最终旨归确立为内涵含混的客观真理,宗教学术活动从而成了对宗教信仰或宗教性的化约,宗教讨论和宗教之间的矛盾对立在缪勒的体系中凸显出来。伊利亚德的宗教现象学方法则提倡“非化约主义”,在宗教讨论中使宗教近乎其所是的显现自身,“神圣”因素成为宗教最终不可化约的特质和宗教学的学科母体,而体验“神圣”、以宗教性方式生存的“宗教人”则成为宗教活动中的主体。关键词:比较宗教学 缪勒 宗教现象学 伊利亚德 化约论由于宗教同人的存在具有本体上的关联,拥有突出的主体性特征,因此将宗教离析出主体生存论范畴之外,而将其客体化、实在化的宗教学,在创建伊始便面临着学科合法性的问题。缪勒早先对宗教学的学科构想勾画出了这一门新兴学科的大致轮廓。当今宗教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学者,美国芝加哥大学神学院宗教史学系已故教授伊利亚德(MirceaEliade,1907~1986)则凭借其宗教现象学(phenomenologyofreligion)方法,代表了宗教学进展的新方向,使这门方兴未艾的学科更趋向成熟。对于以缪勒为代表的宗教学早期的比较宗教方法同以伊利亚德为代表的宗教现象学方法的比较讨论,不但可以窥见宗教学进展的基本脉络,更能展开宗教学讨论的问题意识和内在矛盾张力的图景,明确宗教学的学科定位,对于宗教学的学科前途具有前瞻性的重要意义。一、缪勒的比较宗教学:理论神学与真理1、缪勒的比较宗教学背景和语言学进路瓦赫指出,当代的宗教比较讨论在大约一个世纪以前始于麦克斯·缪勒。缪勒的“宗教科学”有其特定的思想背景,他的目的是针对欧洲中心论和基督教护教论,试图把对于诸宗教、尤其是作为西方语境之他者的东方宗教知识,从传统的基督教神学框架中解放出来,缪勒对宗教学学术及科学特性的坚持基于特定的背景:其目的并非有意化约宗教的信仰本质,而是针对当时对于多元宗教占主导地位的自然宗教/启示宗教二分法所造成的对非基督宗教的排他态度。而在缪勒看来,“科学”恰恰意味着一种以公正和开放为特征的方法。缪勒指出,一般而言,不能在相互抵触的宗教观念之间假设一个中立的立场,我们有义务抵抗亵渎宗教信仰的行为,也必须反对迷信和伪善对信仰与道德的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从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光临小店,本店以公文和教育为主,希望符合您的需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