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散结构视野下高校运动队管理模式分析【摘要】借鉴自组织理论中的耗散结构理论有关原理,探讨把自组织理论体系运用到高校运动队组织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寻找和构建运动队中代表系统进化性质和方向的涨落现象和机制,识别并努力控制能够影响系统演化的序参量,将运动管理置于自组织理论视野之下,找到一个适合运动队进展进步的有效管理途径,为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习型、和谐型、创新型、高绩效的运动队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关键词】高校运动队;自组织管理;模式分析引言自组织理论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开始建立并进展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德国理论物理学家 H?郾 Haken 认为,假如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根据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的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巴纳德的系统组织理论也认为社会的各级组织包括军事、宗教、学术、企业等多种类型的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他提出了“有效性”和“能率”两条原则。当一个组织系统协作得很成功,能够实现组织目标时,这个系统就是“有效性”的,这在管理思想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在探究自组织运行机制时,比利时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普利高津(I?郾Prigogine)教授于 1969 年在“理论物理与生物学”国际会议上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他认为,系统的开放性、非线性、远离平衡态和涨落是形成自组织的重要条件,也是自组织系统的重要特性。由于这个理论协助人类解决了科学上一项最扰人而又似是而非的问题,即所谓达尔文和克劳修斯的矛盾(进化和退化的矛盾)问题,因而被誉为 20 世纪 70 年代化学领域最辉煌成就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已经将这一理论广泛应用于社会管理学领域。如在我国,杨小军的《自组织理论在图书馆系统中的应用》和任志新的《系统自组织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都是将系统科学的自组织理论与实际管理相结合,讨论在现代管理中如何运用系统自组织理论提高本身的自适性;《考试周刊》(2024 年第 13 期)把自组织理论应用于班级自主管理的可行性讨论,也阐述了班级管理系统具有比较明显的自组织特性;刘铭、王东平的《耗散结构学说与医院管理理论》以及蒋笃运、赵桂英《耗散结构理论及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等,都是利用耗散理论四个特征把管理贯穿于其中的,这些都积极推动了自组织理论在社会管理领域的进展。1 耗散结构理论主要特征1?郾 1 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系统一个孤立系统的熵自发地趋于极大,随着熵的增加,非平衡总是趋于平衡态,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