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 8 天的三下乡寻绿之旅终于结束了,带着一丝丝的不舍,一丝丝的眷念,却没有一丝遗憾。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庆幸当初选择了增城的大埔村作为我们的调研地点。今年的暑假,因为这 8 天而变得漂亮,变得与众不同。这里有着最善良淳朴的村民和最原始亮丽的风景。我们来到的第一天去访问村委会的时候,受到了书记热情的接待。随后的调研很顺利,因为这里村民很健谈和热情。我们坐公交车来的时候,一个小伙子从我们的谈话内容了解到我们是第一次来,热情地告诉我们在哪个站下车比较好。在后面的调研过程中,粗心的婉婷把手机丢在受访者的店铺里了,店主小心地帮她收好等她回来拿。我至今仍难以忘记,那片一望无际的稻田,那片绿油油的香蕉林,那里随处可见的龙眼老树,那里伸手可摘的黄皮果,难以忘怀第一次手握稻穗的那片诗情,在田间小路中行走的这份画意。农耕回来的黄牛在草地上悠闲地吃着草,两只鸭仔形影相随地在水塘划着水。沿途的风景,原始而漂亮,让人禁不住驻足。我们小组的调研课题是农村耕地的利用情况。我们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大埔村整块大片的土地,村小组会以集体的名义出租出去给承包商进行机械化种植,获得的租金会平均分配给村小组的成员,而支离破裂的小块耕地,无法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一般没人同意承包,村小组就是将这部分土地按家庭人口分配给村小组的每个村民,由于土地面积不大,需要的劳动力很少,往往是一些中老年人在种植,收成后主要是自己食用,很少拿去卖。轻壮年人很多都出去外面打工赚钱,同时也带来了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而这样的生产模式,在当代中国的农村十分普遍。之前看新闻报道过,没什么感觉,这次的亲身经历和实践让我对当代中国的农村基层情况有了更深化和真实地了解。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大埔村上年遭遇了一场百年一遇的大水灾,很多房屋都被洪水冲毁,倒塌的房子形成的废墟现在还能看到。人生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天灾的危害。政府随后迅速开展的救助工作,又让我们看到了温温和希望。我由衷地希望大埔村善良淳朴的村民可以再政府的帮助下尽快从水灾的损害中恢复过来,重建家园,恢复以往的日子和生活。这 8 天的调研生活清苦而充实,一路上,很庆幸自己有一帮很好的队友。因为你们,这趟清苦的寻绿之旅充满着乐趣。我们 6 个风格各异的人一路上有说有笑。相机里的每一张照片都是我们一起制造的宝贵回忆,永远舍不得从记忆中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