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4当代经理人试论二战苏德战争初期德国胜利的军事原因□陈军平(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 西安710062)摘 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初期,德国取得重大军事胜利,苏联遭受严重损失。德国胜利的重要原因在于德国在军事态势,军事实力,军事装备以及官兵素养等方面有优于苏联的优势。关键词 二战 苏德战争 军事优势1941 年 6 月 22 日凌晨,德国出动 190 个师 500 多万兵力,3700 辆坦克,4900 架飞机,47000 门大炮,193 艘军舰向苏联发起大规模进攻。开战后 3 个星期内,德国最远推动到苏联境内 600 公里。苏军遭到重大损失,西部边境军区 170 个师中,有 28 个师被消灭,70 个师人员损失过半。到 10 月上旬,德国军队深化苏联境内 800—1200 公里,此时共占领苏联领土 150 万平方公里,人口 7450 万。苏德战争初期,德国取得重大胜利,苏联遭到重大损失。对 于战争初期双方胜败的原因,以往的著作多从政治,经济 方面探究原因,本文试着从军事角度出发,探讨德苏双方 在军事态势,军事实力,官兵素养等方面的差距,分析德国 胜利的军事原因。一、蓄谋已久,态势有利德国侵略苏联,蓄谋已久。希特勒曾说:“不管怎样,要继续向东突击,必须把俄国从欧洲国家的名单中划掉。”①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把进攻苏联作为国策。1940年 7 月 31 日,希特勒在伯格霍夫进行的武装领导成员会议上讲到:“俄国必须消灭,时间定在 1941 年春。”②德国制定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莎”计划,并从外交, 经济,军事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在外交方面,建立反苏同盟,签订了《德意日三国协定》,矛头指向苏联。网罗侵略伙伴,攻占巴尔干半岛,最后完成了对苏包围圈,使苏联在战争初期陷入孤军奋战的局面。苏联在战前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武力相威胁,建立“东方战线”,恶化了与邻国的关系,把芬兰、 罗马尼亚等邻国推到德国一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最终并没有防止德国入侵。“东方战线”对于苏联这样一个拥有宽阔领土的国家来说,价值不大。在面临战争威胁时, 苏联领导人不应该首先考虑别国领土纵深,而应该是利用自身领土纵深粉碎侵略者的意图。特别是苏联边界西移并不能改变其西部边境缺乏抵御侵略自然屏障这一不足, 后来实际效果已经证明这一点,“东方战线”在加强苏联的安全地位方面作用甚微。德国出色的外交为侵略苏联构建了一个有利的军事 态势,最大限度地孤立了苏联。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