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修道与修炼仙道之区别我们在谈修道与修炼仙道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道”?“道”,原本是先秦道家思想的最高哲学范畴。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万物而生的宇宙本原,大道无形,不可以言说。庄子继承并发挥了老子思想,也主张“道”是虚玄妙通的宇宙万物之根本,并认为“道”是虚无之实体,提出了“坐忘”修持;即物我两忘的精神修炼法,以便做到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与道合一。隋唐时期,道教义理思潮兴起,许多道教学者又把“道”解释为“虚无之理”。如《道教义枢》、李荣的《老子注》中,都说“道者理也”。认为此“虚无之理”变通无碍,化生万物,永恒不灭。修道者若能体悟此理,就能忘去一切幻化假相,超凡入圣,修真得道。《黄帝内经》认为:天地之间万象纷纭,但日月星辰对地球的作用并非千头万绪,而是有着统一的环节和原理,这就是日月:月化五运,日化阴阳六气。所以,《黄帝内经》反复强调:“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并以此为纲,阐述了天地关系、日地关系月地关系以及五星等天文因素對地球的影响,描绘出一个主宰生命的日月星辰的巨大的宇宙系统。从《黄帝内经》中还可得知,世间万物生长壮老死的过程,皆取决于太阳的右旋与左旋运动。而月亮的盈亏变化,对生物体的影响,远比太阳大了很多。道教是以“道”命名的民族宗教,而太极图则是道教所崇拜的图腾。所谓的太极图,太指太阳而言,极者中也。太极图即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宇宙运动规律图,反映的是“日月星辰、弦望晦朔、寒暑推移,万物生育皆复始”的圆道规律。这个圆道周期的循环规律,《系辞传》称作“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人类掌握了此变化规律,就能“乐天知命,故不忧”。孔颖达解释说:“顺天道之常数,知性命之始终,任自然之理不忧也。”“原始反终”概括了圆道运动的特点,圆道运动任何两点都为因果,原因和结果可以互为转化,始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始点,首尾相接,循环往复,但不是机械论。从“原始反终”而“知死生之说”,可知太极图蕴含着宇宙的生命规律,而生命的本源则是太阳。在太阳系中,太阳的光气主宰着万物,万物生长靠太阳;昭示出太阳光气为天地间的元始之气。东汉刘歆将太阳的光气称为“太极元气”,即古人所讲的“天元之气”或“天之元炁”;实际上指的就是太阳辐射的“光气”。道教既然是以“道”而命名的宗教,修持老子之教的人,即为“修道”。《太清玉册》卷六载:“《中庸》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