赊店山陕会馆雕刻装饰艺术的文化内涵赏析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于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最后一个高潮期,会馆的装饰雕刻刀法简练,造型淳朴厚重,充分地体现出商人阶层的文化特征和精神追求,从雕刻题材方面折射出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商人的崇商、崇儒、崇文和绅士文化与世俗文化相融合的商业文化内涵。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于中国古建筑艺术臻于完美的最后一个高潮期,加之寓居赊店的山、陕二省商贾“盖压三江”的比富心理,以其雄厚的财力对会馆建筑倾力投入,从而使社旗山陕会馆建筑之时得以“运巨材于楚北,访名匠于天下”,其用材之优,延聘工匠之多,为斯时斯地建筑之冠。各地的能工巧匠汇聚于此,各展“绝活”,使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装饰艺术达到了其时的巅峰状态。同时,南阳地处南北文化相互沟通、影响的交冲要地,其建筑工艺兼收南北建筑文化之长,融北方古建筑雄浑壮观之气概和南方古建筑严谨柔美之风格于一体,成为一处风标独树的古建筑典范之作。会馆座北向南,占地面积约 7750 平方米,地面全部用一尺见方的青白石板铺砌,现存殿、堂、楼、阁及各种建筑 130 余间。主体建筑由琉璃大照壁、悬鉴楼、大拜殿、春秋楼四部分组成,自南向北呈现中轴线式分布。前为琉璃照壁、铁旗杆、东西辕门和东西马厩;其后为悬鉴楼、钟鼓楼、东西廊房;再后为大拜殿、药王殿、马王殿;最后为春秋楼。布局严整,庄严肃穆。除后部“春秋楼”被毁外,其余保存尚好,是河南省古建筑中一个比较完整的建筑群。其石雕、木雕、琉璃雕、匾额、楹联、刺绣等装饰艺术无不造型生动、寓意深涵、神韵跌宕、气概磅礴,这也使得社旗山陕会馆的建筑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和独特风格,被誉为我国的古建明珠。雕刻是会馆建筑装饰的主要部分,按材质区分,有石雕、木雕和砖雕三类,常统称为“三雕”由于雕刻材料和工艺特点的差别,三者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砖雕典雅,石雕凝重,木雕精细,三者互补互衬,成为会馆装饰艺术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中原地区受山西雕刻风格影响较大,刀法简练,造型淳朴厚重,山陕会馆的三雕艺术亦具此风。三雕艺术中石雕和木雕的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石雕分布在石牌坊、石栏板、柱础、碑额、石阶的神道和大拜殿的镶嵌浮雕等处,所用技法有圆雕、浮雕、透雕、平雕、线刻等,集中了中国古建筑石雕技法,仅浮雕中就有素平、压地稳起、剔地起突等技法。这些雕刻装饰艺术充分地体现出商人阶层的文化特征和精神追求,从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