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李心田心中无尘心自安2024 年 7 月 3 日,著名作家李心田在济南去世。一部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红色少年成长故事的《闪闪的红星》,滋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心田。如今,距离《闪闪的红星》面对大众已经过去 47 年,在这 47 年的时间里,李心田从未放弃过写作。李心田的一生,是书写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做着喜爱的事情,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社会价值。《闪闪的红星》诞生记李心田的儿子李禾说,“父亲的很多作品里,《闪闪的红星》是最满意的一部,对于《闪闪的红星》投入的精力很大,获得的赞誉最多。不过,其他作品依旧有它的时代意义。”《闪闪的红星》,这部影响了不止一代人的当代少儿文学名著,经历了一个曲折的问世历程。最初,这本书定名为《战斗的童年》。书稿于 1964 年完成,之后寄给了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在审稿的时候,“文革”突然来临,他考虑再三,向出版社连写两封,以还需要修改为名追回了正在编辑的书稿,并找地方藏了起来,这才使得这一作品能有后续的故事。《闪闪的红星》于 1972 年 5 月出版,随即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人民日报》还为此专门发表了“一部儿童教育的好教材”的评论。全国 18 家出版社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要印书纸型,出版第一年便累计印数在 300 万册以上。这部作品还被译成英、日、越等多种文字向外介绍,而后又被拍成电影,于 1974 年上映,在中国影坛掀起了一股“红星”热。截止到目前,《闪闪的红星》的汉语和盲文版共出版了 40 种,民族文字出版了 8 种,还有英、法、德、西、韩等 13 种外文出版。连环画有汉语和民族文字 47 种,德、法、英、印地等外文版连环画有 12 种。电影文学剧本 20 个。它是我国当代小说版本最多的作品之一,也是改编为其他艺术形式且获得较大成功的作品之一。书中关于长征的几件事情,李心田生前曾在采访中提到。“那时,我在部队速成中学当教员,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的儿子许光、政治部主任鲍先志的儿子鲍声苏,都跟我学文化,这两个孩子都是长征前留在家乡、全国解放后找到父亲的。”“我曾听说过,江西根据地有一位红军,长征时给家中留下了一顶军帽,军帽里写了名字,后来这位红军的儿子拿着这顶军帽找到了他的父亲。”“还有,当时胶东有个 17 岁的女青年,的第二天被捕,后来被敌人活活地烧死了。”这几件事情在李心田的头脑中不停回放,反复出现,当问他“潘冬子是谁?他后来怎么样了?”他回答说,“潘冬子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