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关于元旦你不知道的知识起源变化元旦,据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有关于: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一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一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一诗中谓之元朔。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公元 1911 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 1 月 1 日叫做春节,把公历的 1 月 1 日称为元旦,不过当时并没有正式公布。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 1912 年),并规定阳历 1 月 1 日为新年,但并不称为元旦。1949 年 9 月 27 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纳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我们所说的阳历。元旦,指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一月一日改称为春节,阳历 1 月 1 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节日。专家: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已经沿用 4000 多年。每年 1 月 1 日,标志着新一年的到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天文专家表示,元旦一词系中国土产,在中国农历中已沿用 4000 多年,但现行公历元旦为 1949 年所定,随着 2024 年的到来,它只有 67 岁。相关传说传说在 4000 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阔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