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红釉探究与烧制工艺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产于中国河南禹州市,是世界上最早的铜红釉瓷的发源地,堪称一切窑变之祖。河南禹州市神后镇是钧瓷的发源地和故乡,古代窑址遍及神后镇布周边,在禹州市境内有 168 处之多,尤以神后为中心,形成一个庞大的“钧窑”系延续千余年。有诗赞曰“钧瓷始于唐,宋代盛名扬,光辉照寰宇,神后是故乡”。多年来,对于钧瓷的历史、艺术、窑变艺术等的起源众说不一。对钧瓷窑变釉系也众说不一,那么现在我根据史料,考古发现的各时期瓷片,对钧瓷的烧制、工艺及各烧成阶段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和大家沟通,以求教于各名言之家。一、创烧时期禹州市远在 4000—5000 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人就从陶器生产到了唐代,陶瓷业进展更加迅速。在神后下白峪窑中出土的瓷器藏片,质地优良,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讨论所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天津美院等专家教授曾亲临现场考察,都一致肯定了这次是一次重大发现。禹州境内的碗药山(天然的釉土)和产铜矿石的大鸿寨山都距神后不远,这里又和烧唐代花瓷、青瓷的汝窑仅一山之隔,有博柔众长的条件,匠师们在花瓷工艺的基础上利用当地原料在青釉中加入少量的铜质,在还原气氛下成功烧制成高温窑变的红釉,可谓“水到渠成”了。在民间铜红釉的发现有多种传说,一说窑工在长期的烧制中,积累了大量财宝,而在唐宋时期冶炼业比较发达。窑主在使用铜弧的过程中发现了铜红釉。二说由于神后经济的进展,吸引了当时的铜匠到神后立炉打制铜壶、盆、等器物销与各窑厂,在与铜匠毗邻交往中发现了铜红釉。这与当时制瓷环境是分不开的,由于当时烧制瓷器时,时常有污火的现象,在还原气氛下,铜肖是很容易进入釉中的。二、还原火的出现还原火的理论比较简单,即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碳放出热量,其化学反应式为:C+O2=CO2 谓之氧化火,反之,含 C 的燃料燃烧时若燃烧不完全就产生一氧化碳(CO),在高温作用下,一氧化碳及碳是活跃的,它可以使陶瓷中的氧化物还原,在烧制过程中降低闸门会使碳燃料就不能充分燃烧,就促使釉的余层氧化物如铜、铁还原,由于釉层中铜铁的变化比较显著,并因还原程度的不同和含量的不同而产生一些不同的颜色。但铜不能形成高价铜色而向红色变异,这样就会得到意料不到的窑变色彩,所以古钧瓷的釉色把它看成玉器一样宝贵,素有“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之说,而这种名贵的釉色都是在还原火中烧成的。三、还原火中铜的呈色及烧制工艺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