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期末复习之我见复习是学期末一项艰巨的工作,复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们一学期学习知识的优劣。如何真正上好复习课,让孩子感兴趣,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面谈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新授课要创设情境,复习课同样也不能缺少情境。因为复习课内容本来就缺乏新意,如果不弄点有趣的情节,学生不容易感兴趣。根据一年级的孩子的特点,喜欢听故事、喜欢有趣的动画、喜欢表演、喜欢竞赛,喜欢奖励。所以在复习计算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将题目蕴涵在故事中、在动画中、在表演中,学生学得肯定很有兴趣。等到做题很熟练的时候,我们可以开展各类竞赛活跃课堂气氛,同座位之间竞赛、小组之间竞赛或全班开展竞赛。赢得同学可以奖励红花、红旗等等。总之,让学生开心起来,学起来就不觉得累了。二、归纳整理,适度指导对于数学知识点如概念、规律等进行归纳整理以达到巩固、深化的效果是复习课的重要环节。我利用“我会填”,或者“想一想”及“我是小法官”等形式引导学生整理复习知识,这样相对来说,复习的效果更胜一筹。对于学生要记住的概念,你若要他机械的背诵,效果会很差,可利用习题反映出来,学生就不会感觉枯燥、乏味。不过对这样知识点的习题,教师在设计中要简单一些,但要求覆盖面广,把一些基础知识组合起来,重点突出,条理性强。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回顾、整理学过的基础知识,完成练习,效果比教师单纯地讲述好得多。如复习《年、月、日》时,采取图列的形式由年(平年、闰年)→月(大月、小月、特殊的二月)→日……就这样一步步延伸知识点,达到复习的效果。又如在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 。如新年快到了,学校要举行黑板报比赛,你们打算怎样布置?自然地将有关周长的知识引出,从而揭示问题,再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知识进行梳理,使多种基础知识再现,并将情境贯穿于练习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精心设计练习。精选题可以是书上例题,或学生平时作业、试卷里错的多的题目,或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这就要求教师做个有心人,平时注意收集,到复习时,再给学生讲解并练习。不会的提前先讲,让学生弄懂了再独立做,这样,既能检测学生上课听的质量,又能检测出学生这一段时间的复习情况,可谓一举两得。设计的练习尽可能的涉及到多方面的训练。如:复习看图列算式时,可以将条件和问题进行互换;或者将其中的一个条件改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