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物理学教学大纲MedicalPhysics(供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用)前言《医用物理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是研究生命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等基本规律,介绍物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对现代医药科学的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医用物理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医学所需要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将来从事医疗卫生和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物理基础。本课程是所有医学相关课程的共同基础课程,为后续学科学习奠定必要基础。本大纲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喀蔚波主编的教育科学“十五”国家级规划课题研究成果教材第一版《医用物理学》配套使用,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大纲所列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实验、自学、讨论、计算机多媒体等等方式进行教学。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内容。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2学时。本课程为院考课程,学生理论课考核采用笔答考试方式为主,其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作业成绩占10%,实验考核成绩占30%(其中实验操作15%,实验报告15%)。参考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合计第一章力学的基本定律606第二章流体的运动实验一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336第三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实验二驻波法测振动频率336第四章分子动理论606第五章静电场606第六章直流电303第七章磁场与电磁感应303第八章波动光学实验三旋光仪336第九章几何光学303第十章X射线303第十一章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自学00第十二章量子物理基础实验四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测定自学33第十三章原子核和放射性303习题课606共计481260第一章力学的基本定律目的要求掌握对运动的描述方程,质点、刚体、位移速度、加速度、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的概念。掌握运动方程与速度、加速度方程的关系。熟悉力、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守恒定理。教学内容1.物理量及其表述(质点,矢量,标量,平均量,即时量,参考系,量纲)2.运动描述(位置矢量,运动方程,位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3.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4.动能定理(动能,势能,做功)5.动量守恒定理(冲量,动量)4.刚体的定轴转动(自学)第二章流体的运动目的要求掌握理想流体和稳定流动的概念、连续性方程及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并熟练应用。熟悉粘性流体层流和湍流的特点、雷诺数的意义。教学内容1.理想流体的定常流动(理想流体、稳定流动的概念,流体的性质)2.连续性方程(流量,连续性的意义)3.理想流体的伯努利方程(伯努利方程的能量守恒本质,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压强与速度的关系,速度与高度的关系)第三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目的要求掌握简谐振动的基本规律,简谐振动方程的求解,波的传播规律,波方程的求解,波速与频率的关系。熟悉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驻波。了解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合成,声强级和响度级,多普勒效应,超声波的特性及在医学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运动方程及图象(简谐振动的基本规律,简谐振动的定义,简谐振动方程的求解)2.简谐振动的合成(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3.简谐波(波的传播规律,波方程的求解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波速与频率的关系)4.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5.多普勒效应6.声波,超声波,超声波的特性及在医学中的应用。第四章分子动理论目的要求掌握理想气体物分子的状态方程、压强公式、能量公式和液体曲面的附加压强。熟悉理想气体分子的微观模型、分子动理论的统计方法和液体的表面现象。了解物质微观结构的基本观点。教学内容1.物理的微观模型,统计学方法2.理想气体的分子动理论(理想气体物分子的状态方程、压强公式、能量公式)3.液体的表面现象(表面张力,表面能)4.弯曲液面的附加压强第五章静电场目的要求掌握电场强度、电势、电势能,电势差定义。掌握静电场的叠加原理,高斯定理。熟悉库仑定律,电场线,等势面,电场强度与电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