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工业废水处理现状及污染防治1 我国工业发展及废水排放现状我国工业废水排放主要集中在石化、煤炭、造纸、冶金、纺织、制药、食品等行业。其中,造纸和纸制品行业废水排放量占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 16.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 15.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 8.7%。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工业废水的治理技术研发与应用,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国家就集中科研院所、大学等优势力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着力解决一批占国民经济比重较大工业的废水处理技术难题。为强化工业废水的处理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国家颁布相关政策,将工业企业逐步迁入废水处理设施较为完善的工业园区,以实现工业废水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根据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数据,2018 年,全国 97.8%的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建成了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在政府与企业的共同努力下,采取了包括革新生产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注重废水再生利用、降低单位产品水耗等一系列措施,使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自 2011 年开始逐年下降。根据《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数据,2009 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 234.4 亿 m3,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 40%左右;2010 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 237.5 亿 m3;之后工业废水排放量进入下降期,2015 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99.5 亿 m3,而 2017 年下降到了 181.6 亿 m3,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 23.55%。随着《中国制造 2025》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国工业生产技术不断更新,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工业品不仅门类多,产量巨大,由此产生的工业废水也具有新的特征,水中污染物种类增多、特性各异、处理难度增大,排入环境后造成的危害和持久性增加。2 我国工业废水的处理现状尽管我国在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研发了系列工业废水处理技术并付诸实践、排放量逐年减少、处理率逐年上升、排放强度逐渐降低,但因工业废水种类多,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因此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1)部分二线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工业废水处理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大城市2尤其是特大型城市,环境污染压力大,政府主管部门主动性强,监管严,废水治理率及达标率都较高。而部分二线城市和一些中小城市,经济发展压力较大,随着一线城市工业产能的转移,工业废水污染也逐渐向中小城市转移,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工业污染的实际需求与日俱增。各地工业废水处理设施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