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贝成像原理与空间滤波实验报告范文阿贝成像原理和空间滤波【实验目的】1.了解阿贝成像原理,懂得透镜孔径对成像的影响.2.了解透镜的傅里叶变换功能及空间频谱的概念.3.了解两种简单的空间滤波.4.掌握在相干光条件下调节多透镜系统的共轴.【实验仪器】光具座,氦氖激光器,溴钨灯(12V,50W)及直流电源,薄透镜若干,可变狭缝光阑,可变圆孔光阑,调制用光阑,光栅(一维、正交及调制各一),光学物屏,游标卡尺,白屏,平面镜.【实验原理】阿贝在 1873 年为德国蔡斯工厂改进显微镜时发现,大孔径的物镜能导致较高的分辨率,这是因为较大的孔径可以收集全部衍射光,这些衍射光到达像平面时相干叠加出较细的细节.例如,用一定空间频率的光栅作为物,并且用单色光加以照明,物后的衍射光到达透镜时(这里先考虑±1 级衍射),当 O 级与级衍射光到达像平面时,相干叠加成干涉条纹,就是光栅的像; 假如单色光波长较长或者 L 孔径小,只接收了零级光而把级光挡去,那么到达像平面上的只有零级光,就没有条纹出现,我们说像中缺少了这种细节.根据光栅方程,不难算出,物体上细节 d 能得以在像平面有反映的限制为(1)为透镜半径对物点所张的角.换句话说,可分辨的空间频率为(2)物平面上细节越细微、即空间频率越高,其后衍射光的角度就越大,更不可能通过透镜的有限孔径到达像平面,当然图像就没有这些细节.透镜就成像光束所携带的空间频率而言,是低通滤波器,其截止频率就是(2)式所示的,.瑞利在 1896 年认为物平面每一点都发出球面波,各点发出的波在透镜孔径上衍射,到达像面时成为爱里斑,并给出分辨两个点物所成两个模糊像——两个爱里斑的判据.其实阿贝与瑞利两种方法是等价的.波特在 1906 年把一个细网格作物(相当于正交光栅),但他在透镜的焦平面上设置一些孔式屏对焦平面上的衍射亮点(即夫琅和费衍射花样)进行阻挡或允许通过时,得到了许多不同的图像.设焦平面上坐标为,那么与空间频率相应关系为(3)(这适用于角度较小时,为焦距,).焦平面中央亮点对应的是物平面上总的亮度(称为直流重量),焦平面上离中央亮点较近(远)的光强反映物平面上频率较低(高)的光栅调制度(或可见度).1934 年译尼克在焦平面中央设置一块面积很小的相移板,使直流重量产生位相变化,从而使生物标本中的透明物质不须染色变成明暗图像,因而可讨论活的细胞,这种显微镜称为相衬显微镜.为此他在1993 年获得诺贝尔奖.在 20 世纪 5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