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陈兆凤我组因有感于以农村的土地流转状况,好奇于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进展,从而在暑期进行的为期近 20 天的下乡实地调研活动。如今调研结束,我感概万千,期间我发现农村的土地流转存在着许多问题,经自己提炼,得出以下三个方面。村委的权力没有明确。在英德和河源,大部分村委对土地没有实权,土地完全掌握在生产队的手中,土地流转也是村内的各个生产队负责,这样一来,农业的进展就很大程度上仰仗土地的地理环境和肥力状况了,在我们调研的过程,英德由于地形较为平坦(丘陵地带),自然环境较为优越,交通便捷,逐渐进展成为广东的粮食、蔬菜和甘蔗基地,另一方面,河源则由于山地地形,交通较为落后,而无法成为像英德那般形成规模化的农业进展。然而在东莞和佛山,大部分村,村委却将土地重新从农民手中收回,作为集体所有统一处理经营,村委具有较大权力处置村里土地。土地流转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发达地区(即东莞和佛山),大部分村都存在以下问题,即部分土地在改革开放初期已经以一次性付清租金的形式出租给工厂,这部分的土地租期一般在 50 年左右。这一状况也使得该村遭遇到了经济进展的桎梏,这部分的得益早已被前人消化,而现在子孙无福享受。而欠发达地区却由于长期以来实行把土地承包到村民手中,村民仍然仰仗土地,或自行耕种或出租给别人耕种,同时村委方面缺少切实可行的经济进展方案,而在使得重新收回土地,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管理的方针受到重重阻挠,最终难以落实。村庄缺乏清楚的战略进展目标。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各个调研地区的村庄均存在着同一明显的缺陷,即村委并未深化地思考本村的未来,规划本村的未来进展,在吸引外来资金方面也是比较被动,发达地区的村庄虽然其仍然属于卖方市场,但是该村明显没有抓住先机,在自身处于有利地位时充分选择企业以进展工业或是仔细选择专业农业公司以进展农业;而欠发达地区则由于缺乏强大的财政支持,难以承担外商万一发生撤资的后果,这使得欠发达地区的村庄在经济进展过程中总是缚手缚脚。下一步,我组将致力于将本次实地调研成果整理成文,并更深化讨论农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