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等教育经费管理机制讨论摘要:香港特区的高等教育凭借其先进开放的办学理念和高效灵活的教学实践,在回归祖国后短短的十多年时间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香港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作为高等教育可持续进展的基石,香港高等教育经费管理机制与香港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具体体现在:科学的高等教育经费管理机构设置、高额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多元的高等教育经费资助通道、灵活自主的拨款计划和周期,以及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机制。为此,内地有必要学习和借鉴香港特区的先进经验,以便探究出一条能够促进高等教育跨跃式进展的“中国模式”。关键词:香港;高等教育;经费管理机制(一)香港高等教育经费的管理机构香港高等教育经费的管理工作主要由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资会)和其所属的分支机构讨论资助局(以下简称研资局)共同完成。教资会的经费管理项目包括促进教学、培育课程、提升教学设备、制定学科计划、进行项目讨论、促进老师专业进展、发放老师房产福利和学生奖学金等多种类别。研资局主要倾向于开展有关科学讨论方面的经费管理,涉及不同类别的讨论资助项目,包括自然科学、工程学、生物学、医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商学等学科。香港高等教育经费管理机构的成立时间、组织架构及基本功能详见表 1。[1](三)香港高等教育经费管理的基本特征为强化香港地区高校的学术讨论质量,香港研资局积极筹集资源,通过各种竞争性科研资助方案为高水平的学术讨论项目提供更加集中和丰富的资助。此外,研资局必须保证其资助的讨论项目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具有创新性,而又能够促进学术进展。在评审项目时,研资局会考虑能否将讨论成果付诸实际应用,但这一项为非决定性因素。对于能为工商界带来短期以至中期利益的应用讨论项目,研资局期望受惠行业也能够承担部分资助。1.灵活而自主的拨款计划和周期根据计划教资会每隔三年会安排一次拨款。在拨款之前,教资会需要与相关高校进行磋商,详细讨论有关学术、学科进展和专业建设方面的事项,政府部门也会通过与相关高校合作,协调拨款事项。在经过前期的沟通和协调之后,拨款总额一旦确定,接受拨款的高校将拥有较大的自主权,能够根据本校进展的实际情况对拨款进行合理配置。在拨款计划实施期间,假如相关的高校因各种内外部的原因致使经费的使用需要调整时,不需要通过教资会或政府部门的批准,只需在调整之后进行备案和提交相关说明材料,以便迅速地应对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