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做足集体备课,准确把握好备考大方向。根据年级、学校的安排,每一次年级的教研活动,我们都在一起就教法、学法、高考真题认真讨论,热烈讨论,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年轻的虚心请教,认真学习,备考经验特别丰富的邬老师、高老师、孔老师他们高屋建瓴,眼界开阔,他们的建议指导使我们的教学在浩如烟海中历史知识中很好地把握了方向,找准了突破的方法。同时,在级部小组内我们“”“”几个也坚持 课前一聚 、 课后会诊 、随时协商的制度,强化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讨论,及时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二、制定复习计划,但不惟计划,要与时俱进。一轮复习中,我们制定了明确的课时计划,但到了期末备考阶段,时间却甚是紧张,前算后算都不能按原有进度结束一轮复习,更没有时间为期末备考。严峻的形势逼迫我们必须——自己另谋出路,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讨论酝酿之后,我们做出了如下调整一轮复习与期末复习同时进行,第一,课堂上尽快结束必修二、三的复习,必修二经济史稳打稳扎;必修三文化史则大胆取舍,重点突破三个单元,另三个单元则做阅读教材处理。第二、每天坚持背诵 5——10 分钟,建立历史学科主干知识通关记录表。具体操作如下:老师统一规定复习进度与时间安排,印发各班,过关即签名,一周内不过关的扣量化分;为保证过关质量,老师每天坚持抽查,记不住的重新过关。这个工作。从第 15 周就紧锣密鼓地正式启动,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一到下课文综组格外喧闹,那是我们的徐老师、桂阳老师“”正在挨个过筛,历史组成绩的获得是我们共同努力地结果。 通关 活动也得到了班主任们的大力支持,非常感谢治业老师、康老师、于老师的紧密配合,历史成绩的取得,也有他们的一半。三、立足基础,以不变应万变。现在的高考没有统一的教材,各个版本的表述也不甚统一,先民们制造的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对今日的学生而言无异于沉重的负担,在此情况下,只能立足基础,以不变应万变。一轮复习,我们把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复习上,尤其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从整体到部分,从阶段到单元再到每一课,力图让学生首先从宏观角度去把握历史,再从微观去认识历史。为此我们要求学生建立笔记本,力争每节课前都安排学生将上一节或本节的知识体系画在黑板上,方便学生掌握,既锻炼了学生,又巩固了知识。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才能做到融会贯穿,水到渠成,以不变应万变。四、精编精讲练习,注重能力培育。基础很重要,方法指导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