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史论课教学模式探究在全国中小学艺术课程全面改革的形势下,师资问题已成为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问题。而作为主要为中小学培育师资、输送人才的高等师范院校,也必须适应改革的时代潮流,调整自己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下文从高师音乐史论课(主要是音乐史课)在新形势下的改革作为切入点进行探讨。认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教材编写中历史文化知识比过去有明显的增加,相应,对师资的历史文化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种新形势下,高师音乐教育,其中音乐史论课的比重不应是削弱而是要加大,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音乐为基础的中小学综合艺术教育在观念上强调的是"在文化中的艺术教育",认为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仅有技法教育的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强调艺术与文化的整合。其教育内容上既包括戏曲、歌剧、舞蹈、文学、美术、建筑等艺术学科,又包含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大文化学科。具体到音乐领域就是既有中国传统音乐、民族音乐及新音乐,又有西方古典音乐、宗教音乐、流行音乐,以及其他世界民族音乐文化。而在众多的高师音乐课程中,音乐史论课的内容更接近新课程标准对综合艺术课内容的要求。因此,高师音乐史论课能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为中小学艺术教育培育师资队伍的过程中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全面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就笔者在高师音乐史论课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并结合新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改革,谈一谈高师音乐史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想法。一、破除"重艺轻文"的教学观念,追求"文艺并重"、"以文养艺"的教学模式可以不客气地说,今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单纯追求某一艺术学科之知识和技艺"以及"音乐工艺模式"的教学体系根源之一就是"重技轻艺"、"重艺轻文"的教学观念。在这种教学观念的指导下,整个教学不可避开地强调技术、技能的训练,把对音乐教学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演唱,演奏,作曲教学这一层面。使得高师音乐专业一直摆脱不了音乐学院式的教育方式,而其师范性质也最终难以得到体现。从而导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培育出来的学生在技术、技能方面比不上专业音乐学院的学生(不排除个别学生在此方面的优异才能和突出表现)。又因为近几年高师连年扩大招生规模,文化课录用分数线一再降低,使得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又不如师范院校其他专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