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过程要素对教学质量的保障作用讨论摘要:高校教学过程具有专业知识的理论性、应用知识的实践性、科学讨论的渗入性及教学主体的自主性与制造性等方面的特征。分析教学过程中学生、老师、管理等要素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通过教学过程的质量改进与提高来保障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关键词:高校教学;教学过程要素;质量保障以爱德华·塞利斯(EdwardSalli)为首的西方学者认为,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全面”意思是每件事情,每个人都要参加到组织的持续改进中来。全面质量管理不是事后检验,而是永远把事情在开始就做好,而且每一时刻都做好[1]。以北京师范大学高洪源教授为首的国内学者认为全面质量管理是对全部因素的管理和对工作全过程的管理[2]。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存在重“终结性”评估而轻过程质量的错误倾向与实践,对教育过程各环节的忽视与宽松管理必定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不高。一、老师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作用老师的主体地位是由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所决定的,老师是教学活动的参加者,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者,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组织者。高校老师的数量、职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及学术能力与水平等方面都是保障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1.老师是教学理念的具体实践者。高校老师的教学理念是引领教学活动的精神导航,教学理念的科学树立与及时更新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教学理念决定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为了适应时代的潮流和社会进展需求,高校必须革新已有的传统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而老师作为高校教学过程的具体执行者,直接影响高校教学的实效和教学质量的提高。2.老师的业务素养与治学态度是保障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教学设计环节的优化、专业知识结构的及时更新、科学讨论能力的提升、学术行为的法律规范、治学态度的严谨等方面都是高校优秀老师必备的业务素养,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老师对广博知识的掌握和对专业知识的精通是有效完成教学工作的重要保证。老师较高的业务水平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与分析问题,及时向学生传递学科领域最新科研动态和学术成果,进而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3.老师的道德水平和人格修养潜移默化并长久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道德修养水平及人格完善程度,是实现学生全面素养进展不可忽视的要素。老师作为教育过程的主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