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摘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广受社会关注,而高校艺术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别群体,他们思维敏捷、独具个性、富有制造力,但在心理健康状况上表现却并不乐观,如何有效地对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高校艺术生;心理健康教育;成因;对策大学阶段是掌握知识、认识社会、探究人生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健康进展的关键期。大学生虽生理趋于成熟,但在心理进展水平上却相对滞后,面临生活、学习、就业、情感等一系列压力,是心理问题高发人群。而高校艺术生因为专业的缘故,需要兼顾文化课和专业课两方面的学习,这使得他们面临着更大的学业压力。只有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合理控制情绪,妥善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达到知、情、意的协调统一。一、高校艺术生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一)专业突出,但文化知识薄弱高校艺术生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小热爱艺术,受过系统化、专业化的训练,他们基础好、专业强;另一类是因为高中时成绩不理想为了考上大学被迫从文化生转为艺术生。他们有一个共性就是文化基础薄弱,一方面是专业课的学习占用很多的时间精力,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普遍忽视文化课的学习。长期以往,造成文化基础薄弱,使之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限,学习适应能力差,造成紧张焦虑情绪,既不利于他们综合素养的提高,也阻碍了他们身心健康进展。(二)追求个性,但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艺术生普遍追求鲜亮的个性,注重自我表达,不喜爱整齐划一,不同意循规蹈矩,不满足标准化、程序化。他们对新生事物乐于接受、善于学习也敢于表达。诚然,这对于激发艺术灵感、开展艺术制造是有利的,但过分地追求个性难免造成狭隘的个人主义,为人处世全凭自身感受出发,缺乏理性思考,缺乏自我约束,缺乏组织纪律。在外形上往往表现为标新立异,在思想上表现为任性偏激,在行为上表现为我行我素。对一些既定的规则和制度,往往不认同,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和抗拒心理。(三)獨立性强,但缺乏集体主义精神艺术生在高中阶段就脱离家长和老师独自走上了艺考的道路,他们在陌生城市里走南闯北、在各种考场上身经百战,比一般的文化生要经历得更多,独立性更强。但也正因如此,他们更早地体验到社会的纷繁复杂和生活的酸甜苦辣,缺乏青年学子在这个年纪里本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