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针刺治疗以促进面神经炎症的消退 1、临床资料 168 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比组 83 例,男 43 例,女 40 例;年龄最小 6 岁,最大 73 岁,平均岁;病程最短 2d,最长 1 年;左侧面瘫 39例,右侧 44 例。治疗组 85 例,男 43 例,女 42 例;年龄最小 8 岁,最大 70 岁,平均岁;病程最短 3d,最长年;左侧面瘫 43 例,右侧 41 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有用口腔颌面外科学》中关于原发性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1]。 2、治疗方法 对比组采纳单纯针刺治疗,取穴:风池、百会、牵正、翳风、下关、攒竹、阳白、颊车、太阳、地仓、迎香、足三里、合谷。以上面部穴位均为患侧穴位,四肢穴位和风池穴均为双侧。每次选用 4 个~5个穴位,交替使用。操作:皮肤常规消毒后,风池和足三里穴采纳寸毫针,其余穴均用 1 寸毫针,针刺得气后,留针 30min。治疗组除了采纳上述针刺治疗,同时配合艾灸和刺络拔罐治疗。灸翳风穴并刺络拔罐,方法为针刺得气后,在翳风穴处施艾条灸法。操作:将艾条的一端点燃,距翳风穴皮肤约 2cm~3cm 处进行熏灸,使患者局部产生温热感而无灼痛,施灸 20min 左右,至皮肤潮红为度;起针后翳风穴再施刺络拔罐,留罐 10min。每治疗 10 次为 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3d,治疗 2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结果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逝,表情自如,谈笑时无口眼歪斜,饮食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面部静观基本无异常,做极度鼓腮或呲牙动作时有轻度口歪。好转:临床症状减轻,口眼歪斜缓解,但额纹不对称,谈笑时有明显的口眼歪斜症状;无效:连续 4 个疗程病情无明显改善。 疗效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 4、典型病例 患者杨某,男,36 岁。以左侧面部不适,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向右歪斜 3d 就诊,伴耳后乳突周围痛苦,吃饭左齿颊间填食,漱口时口角漏水,无头疼头晕,恶心呕吐等。查:左侧额纹消逝,鼻唇沟变浅,蹙额实验,皱眉实验,鼓腮实验,右侧未见异常,伸舌居中,四肢无异常。诊断属于原发性周围性面瘫。采纳针刺加灸翳风穴并刺络拔罐治疗,针刺治疗取穴:风池、翳风、下关、阳白、颊车、地仓、足三里、合谷。以上面部穴位均为患侧穴位,四肢穴位和风池穴均为双侧。操作:皮肤常规消毒后,风池和足三里穴采纳寸毫针,其余穴均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