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社会治理的方法坚持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进行社会治理的方法(一)以“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为引领,创新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的理念社会治理涉及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等,各个方面都是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展开的,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真正把人放在社会主体的地位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是确立“包容性治理”的理念。包容性治理是指各种利益相关者能参与、影响治理主体结构和决策过程,公平分享政策结果、治理收益和社会资源,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能得到尊重和保障的公共治理。它包括治理结构、治理程序、结果和收益的包容性。[8]地方政府要彻底改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思路和模式,真正把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作为社会治理的核心,让人民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确保制度公平和机会公平,满足现代社会不同阶层人们的多层次需求,特别是要关注特殊群体、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和生活保障二是树立“公民本位”的理念。各级地方政府和干部要坚决破除“官本位”的权力惯性思维,通过上层示范和典型带动,转变干部作风,增强干部的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三是坚守诚信的理念。政治信任对政治体系的续存和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它是民众基于理性思考、实践感知、心理预期等对于政治制度、政府及政策、公职人员行为的信赖,是一个历史的,不断调整修复和发展的动态过程。[9]在决策层面,要保证地方政府决策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地方实际,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在行为层面,地方政府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政府管理不错位、缺位、越位;在程序层面,地方政府要加大社会治理过程的透明度,严格按法定程序实施,便于公民的参与和监督(二)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的协同体系社会治理的协同体系是指为达成某个目标,政府内部职能部门之间以及政府和社会之间进行联动、协调、合作和协商的过程。近年来,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革命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数字城市、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概念风起云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人类生产生活的转变和社会治理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