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包括平均分的含义和除法的初步认识,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应用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简单实际问题。教材的编写特点1.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除法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平均分活动,把一些物体分成相等的几份是除法的实质含义。教材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四道例题来组织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学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并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对“平均分”获得比较充分的感性认识,为建立除法的含义积累丰富的经验。2.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平均分的已有认识,逐步理解除法的含义。在认识平均分后,教材通过例5、例6提出两个实际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尝试解决问题,再引导学生联系操作和思考过程,揭示除法算式,介绍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3.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用口诀求商的方法。为了使学生体会除法计算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教材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计算是解决问题的需要,是解决问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4.注意通过比较交流,沟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认识。教材在练习的编排上,特别注重以题组的形式组织学生的观察、比较与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比较中逐步建立除法的概念,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方法,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用1--6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除法算式;初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目标2.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用除法计算的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学生初步认识除法和探索用口诀求商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联系,获得乐于与同学合作、交流的积极情感,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2.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能够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桃子图片,口算卡片,小棒,主题图。课时安排共约9课时:认识平均分…………………………………………3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1课时练习八………………………………………………1课时用1~6的乘法口诀求商…………………………1课时练习九………………………………………………2课时复习…………………………………………………1课时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一)(第1课时)课题认识平均分(1)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的例题1~2和第43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教具准备:图片、课件、小棒。教学难点1.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比较两种不同的分法。2.能用小棒等物品进行平均分。学具准备:小棒。教学过程教学创新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它们分给两个好朋友,但是它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二、探究新知,巡回指导。1.动手操作,初步探索怎么分。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操作:学生操作摆桃子。2.认识“平均分”。(1)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你们能根据每份分的个数是否相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2)小组或全班交流。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讲述:(结合板图)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是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认识平均分)(3)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