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学生在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基础上,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统一,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化为效国之行。二、教学内容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3、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4、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三、教学重点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的统一。四、教学难点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是统一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精神的发扬。五、教学设计1、课程导入一个名叫李立的中国留学生.讲述了他在美国留学时的一段经历。李立的邻居是一个人靠卖艺为生的吉卜赛人,男主人叫阿普杜拉。他开朗乐观、为人诚恳很快就和李立成了好朋友。一个休息日,李立和阿普杜拉一边喝咖啡一边聊.谈到吉卜赛人四海为家的习俗,李立真诚地对阿普杜拉说:”我很钦佩你们吉卜赛人的才华和生存能力,无论世界的哪个角落,几乎都有你们吉卜赛人。”阿普杜拉也高兴地说:“不错,我们吉卜赛人无论到哪里,都能被那里的人民所接纳。”但突然,阿普杜拉的声音变得低沉了许多:“但这也正是我们吉卜赛人的悲哀,因为我们没有祖国。”说到这里,一向乐观粗犷的阿普杜拉,眼里噙满了泪水。李立被深深地震撼了,他突然感到,与阿普杜拉相比,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在自己的身后,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伟大的祖国。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鼓舞民族志气,凝聚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团结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追求真理,勇于创新,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2、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相结合,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相结合。六、材料实例材料事例1:数据统计:我国各种资源在世界上的人均拥有量和消耗量材料事例2感恩中国:一个人的网站材料事例3:钱学森的爱国情结材料事例4:课堂上的交锋材料事例5:世界华侨华人声援祖国抗击非典材料事例6:抵制日货不是理性的爱国材料事例7:广州中学生最认可的爱国形式视频资料:黄伯云七、授课教案[教师讲解]在人类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雨沧桑,但总能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她的历史、她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劫难而奋发图强,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生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当前,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发展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国土、河山、人民、文化、语言、民族历史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祖国热爱和忠诚的思想和坚定的信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选集》)第3卷,第608页)。爱国不是抽象的,它有自己的具体要求:(一)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毛泽东在他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是这样概括我们祖国的伟大形象的:"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秀丽的长江像一条系在祖国母亲腰间的蓝色飘带,铺展于云山天海之间;奔腾的黄河似一条生机勃勃的飞龙,舞动于锦绣大地之上。当然,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绝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爱,而应该体现在行动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保护祖国的环境、珍惜国家的资源。一方面,每个人都要爱护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环境,因为环境的维护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