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保育院心得体会 延安保育院心得体会(一) 高一 10 班 殷亚楠 幸福,是母亲温柔的爱;幸福,是父亲坚强的身躯;幸福,是孩子的活泼善良;幸福就是拥有一个圆满的家庭…… 1947 年,延安保育院的几十个孩子离开了亲生父母,由保育员带领从延安炮火中撤退。旅长肖汉平接到上级命令,把营中教导员李楠从前线调来,派她和警卫员丁大勇保护这些孩子去解放区。孩子们都有着不同的身世: 东来的父母在前线打仗,亮亮的父母相继牺牲……仅有 14 岁的湘竹与老红军罗桂田,妇女赵玉霞担起了保育员的工作。李楠是不愿当保育员的,曾经的痛苦经历也让她无法敞快乐去爱孩子…… 但是李楠在看到了肖旅长对孩子的爱,得知亮亮母亲阵亡后,她的内心深受感触。罗桂田像父亲一样开导她,消除了她内心的隐痛后她终于明白了孩子最无辜。最后,在表彰保育员的大会上,孩子们叫李楠为妈妈。亮亮有了肖汉平爸爸和李楠妈妈,其他孩子也找到了各自的家。 在这个特别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大家庭里,孩子们在罗爷爷,赵阿姨,小湘竹姐姐等人的照料与教导下,他们知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互相谦让……保育员们为了护送孩子不辞辛苦,前前后后,上上下下跑来跑去却没有一丝怨言。 印象最深的一部分便是赵玉霞为了不让行走的一行人暴露,忍着痛去捂自己唯一的儿子,孩子最后都休克了,差点再也醒不来……她不仅是一个人的母亲,更是所有保育院孩子的母亲,她是伟大的,无私的…… 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孩子们都能乖巧懂事。而在如今社会,有些孩子就是家里的小皇帝,需要父母亲供着,捧着。不懂得心疼父母,只知道一味的吃喝享乐。和电影中的孩子对比起来我们是多么的幸福。有父母的疼爱,有一个完整,幸福的家。我们又怎能够不好好学习,成天惹父母生气呢? 电影虽短,但却意味深长。从今以后我们要懂得知足,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毕竟我们还有这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家。 作者:殷亚楠,女,生于 20XX 年 1月,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人,现为延长县中学高一十班的一名优秀学生。为人朴实大方,性格开朗向上。闲暇时喜爱阅读书籍,热爱文学,常常和朋友探讨沟通优秀作品,在校创作的文章多次获得嘉奖。 延安保育院心得体会(二) 谢立新 看完《延安保育院》,我坐在位子上站不起来,久久不能自拔。 1937 年,希望的种子在爱的呵护与呼唤中奔向了革命的圣地延安,毛泽东亲自题词"好生保育儿童"、"好好学习,好好玩耍". 局势变得越来越严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