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传统到当代的传承 我国古代装饰历史悠久,而装饰是附加于构件上的一种艺术处理,作为传统装饰风格设计,其不是一种简单的复古,而是一种周期性的文化追溯与反思,设计师从原始文化中寻求哲学根源,从传统精神构造中建立现代的生活体系,从传统技术和民间家居工艺设计中汲取灵感,从传统材料中产生现代的生态和谐,从传统装饰和符号中陶冶情操。中国传统文化亘古绵长,人在建筑装饰设计中是跳动的音符,它将自己的感觉和知觉融人到了设计构思之中,用活动的艺术思维和凝固的技术手段,把它表现出来,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空间。 建筑设计与室内装饰设计是人类本性的一种体现,是与人类生存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手段,从原始社会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中半坡村的建筑群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建造的“筑土构木”的屋子就不难发现,即使最简单的建筑形式,也在力求其内容空间尽量合理、舒适、安全,使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有用。 中国的建筑和装饰设计都是国人思想的一种物化结果,到健制度在建筑中主要体现为其伦理性,建立在“天人合一”思想体系上的传统世界观决定了东方人崇尚“和谐”、“谦逊”的意念,儒学的礼制思想,将中国传统的社会关系归纳为“君臣、父子、昆弟、夫妇、朋友五大类。在这五种社会关系中,三种是家庭关系,另两种则可以看作是家庭关系的延伸。譬如君臣关系,亦被看成是父子关系,朋友则被看作是兄弟关系。”这种社会关系的严格定位,体现着严整有序、臻于平治的社会伦理价值。儒学宣扬智愚贵贱上下有别,于是便有了所谓伦理纲常之道。在伦理型文化中,“三纲五常”被用来维系人与人的关系,它与宗法社会相结合,形成一种礼制秩序,这种礼制秩序便成为中国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社会处事准则。 故而,在中华文化的进展中其形成了一条“以血缘为纽带,以等级分配为核心,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的思想体系和制度。”大到皇家建筑严正的中轴线,小到平常百姓民居的以中堂为核心的布局,都是以礼为核心的传统空间秩序。在传统的室内序列中,是将数个形式上各自围合但又相对独立的组合体按一定次序排列起来,如民居中的合院方式,空间在形态、象征和功能方面的优先地位取决于中轴线或中心位置如何,空间之间的差别和特别则以加大面积和增加高度来实现,而这种格局在现代公寓中已演变成以客厅为家庭的中心空间,相对应的其他空间皆将主要的功能区安排在中心的空间中,传统设计中的许多精致的布局手法如“借景”...